丹毒与蜂窝织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感染部位、症状和治疗。丹毒主要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好发于颜面及下肢,表现为境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伴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首选青霉素治疗;蜂窝织炎可由多种细菌感染引起,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局部皮肤红肿、疼痛,伴发热等全身症状,根据感染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治疗方法,严重者需切开引流。
1.病因:
丹毒:主要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诱发因素为皮肤或黏膜破损、足癣、小腿溃疡、鼻炎等。
蜂窝织炎:常由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感染引起,还可由厌氧菌和腐败弧菌感染所致,也可由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引起。
2.感染部位:
丹毒:好发于颜面及下肢。
蜂窝织炎: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常见于颈部、面部、背部、腹部、臀部和下肢。
3.症状:
丹毒: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境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四周扩大,有时可出现水疱或大疱。皮损处可出现触痛、灼痛,伴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蜂窝织炎:局部皮肤红肿、疼痛,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可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4.治疗:
丹毒:首选青霉素治疗,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蜂窝织炎: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全身应用抗生素、局部热敷、理疗等。对于严重的蜂窝织炎可能需要切开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