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怎么引起的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可分为分泌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其主要病因包括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其他因素。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鼓膜切开术和鼓膜穿刺抽液等。
1.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相通的唯一管道,当咽鼓管功能障碍时,中耳内的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常见的原因包括:
腺样体肥大:腺样体位于鼻咽部,肥大的腺样体可堵塞咽鼓管咽口,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可导致鼻腔通气不畅,影响咽鼓管的正常功能。
鼻部炎症:急、慢性鼻炎、鼻窦炎等可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多,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腭裂:腭裂患者常伴有腭咽闭合不全,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
2.感染:急性中耳炎主要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的感染途径包括:
咽鼓管途径:上呼吸道感染时,细菌或病毒可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
外耳道鼓膜途径:当外耳道鼓膜有损伤时,细菌或病毒可直接进入中耳。
血行感染: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如扁桃体炎、猩红热等,可通过血液循环传播至中耳。
3.其他因素:
游泳:游泳时,若水进入外耳道,可将细菌带入中耳。
擤鼻涕方法不正确:擤鼻涕时,若同时捏住两侧鼻孔,用力擤鼻涕,可导致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哺乳体位不当:平卧哺乳时,乳汁可经咽鼓管流入中耳。
儿童易患急性中耳炎:儿童的咽鼓管较宽、短、平直,且咽鼓管肌肉和咽鼓管软骨发育不完善,故儿童易患急性中耳炎。
对于急性中耳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水进入外耳道。
2.药物治疗: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不同,可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局部滴耳液等进行治疗。
3.鼓膜切开术:对于鼓膜明显膨出、中耳有积液的患者,可在鼓膜上做一个小切口,以引流出中耳内的积液。
4.鼓膜穿刺抽液:对于积液黏稠、鼓膜穿刺抽液困难的患者,可在鼓膜上做一个小切口,用吸引器吸出中耳内的积液。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中耳炎的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感冒,避免用力擤鼻涕,避免游泳时呛水等,以预防急性中耳炎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