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都有哪些症状
骨髓炎分为急性和慢性,症状及特殊人群表现各有特点。急性骨髓炎起病急,全身症状有高热、寒战、中毒等,小儿还可能惊厥;局部症状包括干骺端剧痛、肿胀、压痛及活动受限。慢性骨髓炎全身症状轻,可有低热、消瘦、贫血等,局部有窦道形成、骨质破坏与畸形、持续疼痛与压痛。特殊人群方面,儿童骨髓炎影响骨骼发育,治疗需关注药物副作用;老年人因基础疾病使治疗难且易复发,要兼顾基础疾病治疗与长期护理;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风险高、病情进展快,应加强保护,及时就医并告知免疫状况。
一、急性骨髓炎症状
1.全身症状:起病急骤,患者常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同时伴有寒战,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中毒症状。小儿还可能出现烦躁不安、惊厥等表现。这些全身症状是由于细菌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菌及其毒素入血,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2.局部症状
疼痛:病变部位出现剧烈疼痛,且疼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由于骨髓腔内压力增高,刺激周围神经,导致疼痛敏感。疼痛部位多局限于干骺端,因为此处血流缓慢,细菌容易在此处停留繁殖。
肿胀:炎症刺激周围组织,导致局部充血、水肿,进而出现肿胀。肿胀范围可逐渐扩大,严重时皮肤发亮。
压痛:病变部位有明显压痛,轻轻按压即可引发患者疼痛加剧。这是因为炎症使骨膜下压力升高,对周围神经产生压迫。
活动受限:因疼痛和肿胀,患者肢体活动受到明显限制。如发生在下肢,可出现跛行甚至无法行走;发生在上肢,则影响上肢的正常伸展、抓握等动作。这是机体为了减轻疼痛,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
二、慢性骨髓炎症状
1.全身症状:一般相对较轻,可能仅有低热或无明显发热,部分患者会有消瘦、贫血等慢性消耗表现。这是由于长期的炎症刺激,机体处于慢性消耗状态,营养物质丢失过多,而摄入相对不足导致。
2.局部症状
窦道形成:长期不愈合的窦道是慢性骨髓炎的典型表现之一。窦道可排出脓液、死骨碎片等,窦道口周围皮肤常有色素沉着、瘢痕形成。这是因为炎症反复发生,局部组织破坏与修复交替进行,最终形成窦道。
骨质破坏与畸形:随着病情进展,骨质不断遭到破坏,可出现骨缺损、骨变形等情况。例如,骨干变粗、不规则,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等。这是由于炎症持续侵蚀骨质,影响骨的正常生长和重塑。
疼痛与压痛:疼痛程度较急性骨髓炎有所减轻,但仍会持续存在,劳累或行走后疼痛可能加重。局部压痛依然存在,不过相比急性期可能稍轻。
三、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髓炎对其骨骼生长影响较大。若发生在长骨干骺端,可能影响骨骺发育,导致肢体发育畸形。所以,一旦儿童出现高热、肢体疼痛等疑似骨髓炎症状,应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药物副作用,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药物代谢能力较弱。
2.老年人:老年人多合并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和血液循环,使骨髓炎治疗难度增加,且容易复发。因此,在治疗骨髓炎的同时,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同时,老年人身体恢复能力较差,治疗周期可能较长,要做好长期护理和康复的准备。
3.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由于自身免疫力较低,感染骨髓炎的风险更高,且病情进展可能更快,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此类人群需加强自我保护,尽量避免外伤,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自身免疫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