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窦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额窦炎的病因包括感染因素、鼻腔鼻窦解剖异常及其他因素,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感染因素有细菌、病毒、真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曲霉菌等;鼻腔鼻窦解剖异常如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鼻息肉等影响额窦引流;其他因素包含外伤、过敏反应、纤毛功能障碍。儿童鼻窦发育不完善、免疫系统不成熟易患且影响发育与学习;老年人因基础疾病多、抵抗力低且症状表述可能不准确需多关注;孕妇因激素变化易发病且用药需谨慎。
一、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当人体抵抗力下降,如过度疲劳、受凉、淋雨等,鼻腔局部防御功能降低,这些细菌可侵入额窦引发炎症。比如肺炎链球菌可产生多种毒力因子,破坏额窦黏膜上皮,导致炎症反应。
2.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损伤鼻黏膜,使黏膜纤毛运动减弱,清除功能下降,进而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继发额窦炎。有研究表明,约30%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性鼻窦炎。
3.真菌感染: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患有免疫缺陷病等,机体免疫功能受抑制,鼻窦内环境改变,真菌易滋生,引起真菌性额窦炎。以曲霉菌较为常见,真菌可在额窦内形成团块,破坏窦壁骨质。
二、鼻腔鼻窦解剖异常
1.鼻中隔偏曲:若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可压迫中鼻甲,导致中鼻道狭窄,影响额窦的引流。正常情况下,额窦分泌物通过额窦开口经中鼻道排出,引流不畅时,分泌物潴留,易引发炎症。据统计,鼻中隔偏曲患者患鼻窦炎的几率比正常人高23倍。
2.泡状中鼻甲:中鼻甲气化形成泡状中鼻甲,可占据中鼻道空间,阻塞额窦开口,使额窦通气引流受阻。研究显示,泡状中鼻甲患者中,约40%伴有不同程度的鼻窦炎。
3.鼻息肉:鼻息肉生长于鼻腔或鼻窦内,可阻塞鼻窦开口,影响额窦的通气和引流。鼻息肉组织还可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加重鼻窦黏膜的炎症反应。临床上,约20%30%的鼻息肉患者同时患有鼻窦炎。
三、其他因素
1.外伤:额部受到撞击等外伤,可能导致额窦骨折,骨折碎片刺破黏膜,或损伤额窦的引流通道,细菌侵入后引发炎症。另外,外伤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也不利于黏膜的修复和炎症的消退。
2.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患者,鼻黏膜处于高敏状态,炎症可波及额窦黏膜。过敏反应产生的组胺等化学介质,可使鼻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增多,导致额窦引流不畅,诱发额窦炎。有研究发现,过敏性鼻炎患者发生鼻窦炎的风险比正常人高45倍。
3.纤毛功能障碍:先天性纤毛结构或功能异常,如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可导致鼻腔和鼻窦黏膜纤毛清除功能下降,分泌物排出困难,容易引起额窦炎。此外,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后天因素,也可损伤纤毛功能,增加发病风险。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鼻窦发育尚未完善,鼻腔相对短小,鼻道狭窄,更易发生感染,引发额窦炎。且儿童免疫系统不如成人成熟,炎症容易扩散。家长需注意孩子的日常护理,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若孩子反复出现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因为儿童额窦炎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影响面部发育及学习能力。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机体抵抗力下降,感染后恢复较慢。同时,老年人可能因认知功能减退,对症状表述不准确,家属应多关注老人身体状况。若老人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流涕等症状,要及时带其就医。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因为老年人往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3.孕妇:孕妇用药需谨慎,许多治疗额窦炎的药物可能对胎儿有潜在风险。孕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鼻黏膜易充血、水肿,增加了额窦炎的发病几率。孕妇应尽量通过非药物方法缓解症状,如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等。若症状严重,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