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是烈性传染病,分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轻型鼠疫四大类型,各类型症状不同,治疗方法各异,关键是灭鼠、灭蚤,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感染动物和染疫动物产品,前往鼠疫流行地区旅行或活动时,注意采取防护措施。
1.腺鼠疫:
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畏寒、伴恶心呕吐、头痛及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出血点等。多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肿大,且发展迅速,可出现淋巴结坏死、溃破,伴有血水、恶臭。
治疗:链霉素为治疗各型鼠疫的特效药。对严重病例应加大剂量。链霉素可与磺胺类或四环素等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2.肺鼠疫:
症状:起病急骤,寒战、高热、头痛、咳嗽、呼吸急促、咳血痰,常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而死亡。
治疗:早期应用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联合用药,可降低死亡率。
3.败血症型鼠疫:
症状:高热寒战、神志不清、谵妄、昏迷,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广泛皮肤出血和坏死等。
治疗:除一般支持疗法外,应早期足量应用有效抗生素,并注意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4.轻型鼠疫:
症状:低热、全身不适、头痛、四肢痛、轻微淋巴结肿大、偶可化脓、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无出血倾向。
治疗:可选用磺胺嘧啶、四环素、红霉素等。
鼠疫传染性强,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死率高。预防鼠疫的关键是灭鼠、灭蚤,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感染动物和染疫动物产品,以及前往鼠疫流行地区旅行或活动时,应注意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