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的原因,包括解剖因素、盆底组织软弱、内痔、直肠息肉、肿瘤及其他因素等。
1.解剖因素
(1)骶骨弯曲度未形成:婴儿骶骨弯曲度尚未形成,直肠呈垂直状,与肛管处于一条直线上,腹腔与直肠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压力差,因此不容易发生直肠脱垂。
(2)周围组织薄弱:幼儿时期,盆腔组织结构尚未完全发育,周围肌肉支持力较弱。
(3)直肠缺乏骶骨的支持:老年人身体虚弱,骶骨、尾骨已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肌肉、韧带等组织松弛无力,直肠的周围组织如同缺乏吊索的帐篷,失去了提携作用,也容易发生直肠脱垂。
2.盆底组织软弱
(1)营养不良:小儿营养不良,坐骨直肠窝内脂肪消失,使直肠失去周围组织的支持固定作用,括约肌群收缩力也减弱,直肠容易自肛门口脱出。
(2)年老体弱:年迈体弱,骨盆肌肉、韧带、筋膜萎缩,失去对直肠的牵拉固定作用,直肠黏膜下层组织疏松,黏膜容易自肛门口脱出。
(3)多次分娩:多次分娩或分娩时会阴侧切,括约肌损伤,导致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无力。
(4)内痔:内痔经常脱出,相应地逐渐伸展、拉长直肠黏膜,促使肠黏膜下层的疏松组织分离,导致肛垫回缩无力,直至成为直肠脱垂的诱因。
(5)便秘:便秘时排便用力,干燥的粪便通过肛管时易引起肛管皮肤裂伤,反复损伤使裂伤深及全层皮肤,形成慢性感染,形成梭形裂口,导致肛垫失去弹性,肛管容易被向下牵拉,与脱垂的直肠前壁或后壁形成嵌顿,从而导致直肠脱垂。
(6)腹压增加:慢性咳嗽、排尿困难、多次举重等,使腹腔内压持续升高,借此推动直肠向下脱出。
3.其他因素
(1)内痔:内痔是引起直肠脱垂的常见原因之一。内痔经常脱出,逐渐伸展、拉长直肠黏膜,促使肠黏膜下层的疏松组织分离,导致肛垫失去弹性,肛管容易被向下牵拉,与脱垂的直肠前壁或后壁形成嵌顿,从而导致直肠脱垂。
(2)直肠息肉:直肠息肉是指直肠黏膜表面突出的赘生物,通常是良性的。但如果直肠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可能会导致排便不畅,增加腹压,从而引起直肠脱垂。
(3)肿瘤:直肠肿瘤、肛管肿瘤等也可能导致直肠脱垂。这些肿瘤可能会阻塞肛管,导致排便困难,增加腹压,从而引起直肠脱垂。
(4)其他:一些其他因素,如神经系统疾病、感染、中毒等,也可能导致直肠脱垂。
总之,直肠脱垂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对于小儿和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点,更容易发生直肠脱垂。因此,对于小儿和老年人来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直肠脱垂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