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怎么办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部分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腹痛、呕吐等症状。检查方法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检查,治疗方法主要是根除治疗,治疗方案有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小于2岁的儿童、有药物过敏史或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儿童需特殊处理。治疗期间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一种定植于人类胃黏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后可能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儿童感染Hp后,部分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腹痛、呕吐等症状。以下是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处理建议。
一、检查方法
1.侵入性检查
(1)快速尿素酶试验:将胃黏膜组织与试剂接触,根据颜色变化判断是否有Hp感染。
(2)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中是否有Hp存在。
(3)细菌培养:将胃黏膜组织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出Hp后进行鉴定。
2.非侵入性检查
(1)呼气试验:让儿童口服含有同位素标记的尿素,然后检测呼出气体中是否有同位素标记的二氧化碳,以判断是否有Hp感染。
(2)血清学检测:检测血液中是否有Hp的抗体。
二、治疗方法
1.根除治疗指征
(1)有明显的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2)有消化性溃疡病史。
(3)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4)慢性胃炎。
(5)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病史。
(6)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7)计划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
2.治疗方案
(1)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PPI)+两种抗生素,如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2)四联疗法:PPI+铋剂+两种抗生素,如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3.治疗注意事项
(1)儿童根除治疗的获益和风险需要综合评估,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后需要复查,以了解治疗效果。
三、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2.提倡分餐制,避免交叉感染。
3.家长应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
4.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如需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四、特殊人群
1.小于2岁的儿童
目前不推荐对小于2岁的儿童进行Hp检测和治疗。
2.有药物过敏史的儿童
在治疗前应告知医生过敏史,以便选择合适的药物。
3.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儿童
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Hp的根除治疗效果,如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等,在治疗期间应避免同时使用。
总之,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