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区别
牙髓炎是牙髓组织炎性病变,主要由细菌感染等引起,有自发性阵发性疼痛等表现,通过口腔检查和X线检查诊断,主要用根管治疗;根尖周炎是牙根尖周围组织炎症性疾病,多由牙髓炎发展而来,急性期有剧烈跳痛等,慢性期症状较轻,通过口腔检查和X线检查诊断,急性期先开髓引流后根管治疗,慢性期主要根管治疗,特殊人群治疗需特殊考虑。
一、定义与病变部位
牙髓炎:是指发生于牙髓组织的炎性病变。牙髓位于牙齿内部的牙髓腔内,包含神经、血管等组织。
根尖周炎:是指发生于牙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病变部位主要在牙根尖周围的牙槽骨、牙周膜等组织。
二、病因
牙髓炎:主要病因是细菌感染,常见的如龋齿(虫牙)进展到一定程度,细菌侵入牙髓引起炎症;另外,牙齿受到外伤、重度磨损等也可能导致牙髓炎。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及青少年由于喜欢吃甜食且口腔卫生习惯相对较差,龋齿发生率高,是牙髓炎的高发人群;而成年人也可能因牙齿的慢性磨损、隐裂等引发牙髓炎。
根尖周炎:多数是由牙髓炎发展而来,牙髓炎未得到及时治疗,细菌感染向根尖周围组织蔓延导致根尖周炎;此外,牙齿受到外力撞击、根管治疗过程中的医源性感染等也可引起根尖周炎。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中口腔卫生状况差的人群更容易罹患根尖周炎。
三、临床表现
牙髓炎:
疼痛特点:典型症状是自发性阵发性疼痛,疼痛往往在夜间加重,疼痛难以定位,可放射至同侧头面部。不同年龄患者疼痛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述不清疼痛位置,但会表现出哭闹、不愿进食等;成年人可较清晰描述疼痛性质。
其他表现:患牙可能有温度刺激痛,冷、热刺激会加剧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仍可持续一段时间。
根尖周炎:
疼痛特点:急性期表现为剧烈的持续性跳痛,患者能明确指出患牙位置,疼痛可伴有咬合痛,患牙不敢咀嚼。慢性期可能症状较轻,有咀嚼不适、轻微疼痛或叩痛等。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根尖周炎急性期疼痛可能较为剧烈,影响进食和睡眠;成年人慢性根尖周炎可能长期存在轻度不适而被忽视。
四、检查方法
牙髓炎:
口腔检查:可发现患牙有龋坏等牙体硬组织病变,探诊时牙髓可能有敏感反应,温度测试可出现异常反应,如冷热刺激引起剧烈疼痛。
X线检查:早期牙髓炎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晚期可显示牙髓腔情况有一定改变。
根尖周炎:
口腔检查:患牙可有龋坏、充填体等,叩诊时有明显疼痛,牙齿可能有松动。
X线检查:急性期X线可能无明显改变或仅有根尖周组织稍显模糊,慢性期可见根尖周有低密度阴影,如根尖周肉芽肿、根尖周囊肿等不同病变类型的X线表现有所差异。
五、治疗原则
牙髓炎:主要治疗方法是根管治疗,通过清除根管内的炎症牙髓和坏死物质,进行适当的消毒后充填根管,保留患牙。不同年龄患者根管治疗的操作难度可能因牙齿解剖结构等因素有所不同,儿童乳牙的根管治疗与恒牙有所差异,需考虑乳牙的生理特点。
根尖周炎:急性期首先要开髓引流,缓解疼痛,之后再进行根管治疗等后续处理;慢性期主要也是通过根管治疗来消除根尖周炎症,对于一些根尖周病变较大的情况可能需要配合手术治疗等。特殊人群如孕妇等在治疗时需特别注意治疗时机和方式的选择,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