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周炎抽掉牙髓后还是疼怎么办
根尖周炎抽掉牙髓后仍疼痛,评估原因包括残髓炎(抽髓有牙髓残留,年轻或多次根管治疗史患者易出现)、根尖周组织炎症未控制(糖尿病等患者炎症难控制)、根管遗漏(根管系统复杂,老年人易遗漏)、咬合创伤(抽髓后咬合关系改变,常咀嚼硬物或有磨牙习惯者易出现);应对措施有重新根管治疗(年轻患者可保留根尖活髓)、药物治疗(用抗生素和非甾体抗炎药,儿童、孕妇等用药需谨慎)、调整咬合(调磨牙齿、为磨牙者制咬合垫)、根尖手术(年老体弱或有严重全身性疾病者术前需评估);日常要做好口腔卫生、调整饮食、定期复查;特殊人群治疗要更谨慎,治疗中密切关注身体状况,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
一、评估疼痛原因
1.残髓炎:抽髓过程中可能存在牙髓残留,残留的牙髓会引发炎症导致疼痛。年轻患者牙髓形态可能更复杂,残留牙髓的可能性相对较高。有多次根管治疗史的患者,由于牙髓腔解剖结构的改变,也容易出现残髓残留。
2.根尖周组织炎症未控制:根尖周炎时,根尖周组织存在炎症,抽掉牙髓后,炎症可能尚未完全消除,细菌及其毒素仍会刺激根尖周组织引起疼痛。患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由于身体抵抗力下降,炎症控制相对困难。
3.根管遗漏:根管系统复杂,可能存在额外的根管未被发现和处理,遗漏的根管内有感染源,会导致炎症持续存在。老年人的根管可能存在钙化、狭窄等情况,增加了遗漏根管的概率。
4.咬合创伤:抽髓后牙齿的咬合关系可能发生改变,若存在过高的咬合点,咬合时会对根尖周组织产生过大的压力,引起疼痛。经常咀嚼硬物、有磨牙习惯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咬合创伤。
二、应对措施
1.重新根管治疗
对于残髓炎和根管遗漏导致的疼痛,需要重新打开牙髓腔,找到残留的牙髓或遗漏的根管,进行彻底清理、消毒和充填。年轻患者在重新根管治疗时,可考虑保留根尖处的活髓组织,以促进牙根的继续发育。
2.药物治疗
可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如阿莫西林、甲硝唑等,缓解根尖周组织的炎症。同时,可配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止痛。儿童患者使用药物时需严格遵循年龄禁忌,低龄儿童应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方法。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用药时要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或婴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3.调整咬合
通过调磨牙齿,消除过高的咬合点,减轻咬合压力,缓解根尖周组织的创伤。对于有磨牙习惯的患者,可制作咬合垫,减少夜间磨牙对牙齿的损伤。
4.根尖手术
当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进行根尖手术,切除根尖病变组织,刮除根尖周的感染物质。年老体弱、患有严重全身性疾病的患者,手术耐受性较差,需要在术前进行全面评估。
三、日常护理与注意事项
1.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两分钟。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减少细菌滋生。
2.饮食调整:避免食用过硬、过冷、过热的食物,减少对牙齿的刺激。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
3.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牙齿的恢复情况。若出现疼痛加剧、肿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患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在出现根尖周炎抽掉牙髓后仍疼痛的情况时,要更加谨慎地选择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