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周炎和牙髓炎的区别
牙髓炎是牙髓组织因细菌感染等引发的炎性病变,病变局限牙髓内,有剧烈、夜间加重等疼痛特点,检查有牙髓活力异常等,多通过根管治疗,及时治预后较好;根尖周炎是牙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多由牙髓炎蔓延而来,初期有轻微咬合痛等,检查牙髓多无活力等,急性期需引流,慢性需根管治疗,规范治疗多数可愈,预后视情况而定,儿童需关注牙齿发育,成人需关注病变消除情况。
一、定义与病变部位
牙髓炎:是发生于牙髓组织的炎性病变,牙髓主要包含神经、血管等组织,牙髓炎多是由于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牙髓组织发炎,病变局限于牙髓内部。例如龋病等疾病若未及时控制,细菌感染可逐渐累及牙髓引发牙髓炎。
根尖周炎:是发生在牙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病变部位主要涉及牙根尖周围的牙周膜、牙槽骨等组织,多是牙髓炎发展到一定阶段,炎症向根尖周围组织蔓延所致。
二、症状表现
牙髓炎
疼痛特点:疼痛较为剧烈,多为自发性阵发性痛,疼痛往往在夜间加重,且疼痛难以定位,患者常不能准确指出患牙位置。例如,患者可能感觉全口牙齿都痛,但实际是某一颗牙患了牙髓炎。疼痛性质可表现为尖锐的刺痛或跳痛等。
其他表现:可伴有温度刺激痛,即冷热刺激会加剧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仍可持续一段时间。
根尖周炎
疼痛特点:初期患牙有轻微疼痛,患者能定位患牙,表现为咬合痛,即咀嚼时患牙首先接触就感到疼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加剧,呈持续性胀痛或跳痛。
其他表现:患牙可能有伸长感,不敢咀嚼,牙龈可能出现红肿,严重时可伴有面部肿胀、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如机体抵抗力较低时,炎症扩散可能引起发热等全身反应。
三、临床检查表现
牙髓炎
牙髓活力测试:可发现牙髓对温度测试(冷、热刺激)反应异常,多表现为敏感或激发痛。电活力测试也可出现异常反应,可辅助判断牙髓的活力状态。
牙齿外观:部分患牙可发现有龋洞等牙体硬组织病变,龋洞内可能有腐质等。
根尖周炎
牙髓活力测试:牙髓多无活力,温度测试及电活力测试无反应。
牙齿外观:患牙可能有龋坏、充填体等牙体组织病变,根尖区牙龈可能有窦道形成,通过窦道可探及根尖周病变情况。
影像学检查:X线片可见根尖周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表现,早期可能根尖周骨质无明显改变,病情进展后可见根尖周骨质破坏影等。
四、治疗原则
牙髓炎
治疗多采用根管治疗术,通过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清理根管,然后进行根管充填等步骤,保留患牙。年轻恒牙的牙髓炎在治疗时需考虑牙髓的保留和牙体的发育情况,尽量保存活髓或根部牙髓。
根尖周炎
急性期需打开髓腔引流,缓解疼痛,然后进行根管治疗。对于有脓肿形成的情况,需切开引流。慢性根尖周炎主要也是通过根管治疗来消除根尖周病变,促进病变愈合。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如儿童患者根管治疗时操作要更加轻柔,避免损伤恒牙胚等。
五、预后情况
牙髓炎:如果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根管治疗,预后较好,患牙可以保留正常的咀嚼功能等。但如果延误治疗,牙髓炎可发展为根尖周炎,增加治疗难度和预后不良的风险。
根尖周炎:经过规范治疗,多数根尖周炎可以治愈,患牙保留。但如果根尖周病变范围大、病情复杂,预后可能相对较差,存在患牙最终需要拔除的可能。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根尖周炎治疗后需关注牙齿的继续发育情况,成人则需关注根尖周病变的彻底消除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