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名词解释
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主要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异常、出生时窒息和氨溴脑损伤有关,其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脑瘫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体格检查和神经发育评估,治疗方法包括康复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瘫患儿的预后。
一、名词解释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瘫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
二、病因
脑瘫的病因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脑瘫主要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异常、出生时窒息和氨溴脑损伤有关。在胎位不正、脐带绕颈、羊水异常情况下,分娩过程中如果出现难产、急产、胎位不正,或是助产不当都可能会导致胎儿脑缺氧,继而引发脑瘫。
三、症状
脑瘫的症状在婴儿期表现,常以异常姿势和运动发育落后为主诉。虽然患儿的脑损害或者脑发育异常是非进展性的,但其临床表现可随年龄的增长和脑的发育成熟而变化,故在婴儿期,异常姿势和运动发育落后,反而不是脑瘫的明显表现。
四、检查
1.脑电图:约有80%的脑瘫患儿有脑电波异常,其中偏瘫的脑电图异常率高。也有可能正常,也可表现异常节律,包括棘波、尖波、棘慢综合波等。
2.脑电地形图:检测小儿脑发育与脑波变化。
3.脑磁图:对小儿脑瘫的诊断比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更有价值。
4.头颅CT:可检测脑实质损害的具体情况,是否合并先天性畸形,还可诊断是否存在脑积水。
5.诱发电位:视力减退或听力障碍者可分别给予视诱发电位和听诱发电位检查。
6.智商测定:评价智力和语言发育情况。
五、诊断
脑瘫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体格检查和神经发育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孩子的发育史、家族史,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运动、反射、姿势等方面的评估。此外,还可能会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脑电图、头颅MRI等,以帮助确诊并确定脑瘫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六、治疗
1.康复治疗:通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等方法,帮助患儿提高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2.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脑瘫患儿,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矫形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等,以改善肢体功能。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肌肉痉挛、控制癫痫发作等。
4.其他治疗:如高压氧治疗、中医治疗等,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脑瘫患儿改善症状。
七、预后
脑瘫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脑瘫的类型、严重程度、治疗时机和方法等。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瘫患儿的预后。大多数脑瘫患儿可以通过康复训练和治疗,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实现生活独立。
八、预防
1.做好孕期保健: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预防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积极治疗孕期疾病,避免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发生。
3.预防新生儿窒息:加强围生期保健,及时处理新生儿窒息。
4.定期进行儿童保健:及时发现和处理发育异常,早期进行康复训练。
九、注意事项
1.早期干预:一旦发现孩子有运动发育落后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早期干预可以改善预后。
2.综合治疗:脑瘫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包括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家庭康复: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康复训练,帮助孩子进行日常生活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4.注意安全:脑瘫患儿可能存在运动障碍,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5.定期复查:脑瘫患儿需要定期进行复查,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