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上肌肌腱断裂手术方法
冈上肌肌腱断裂手术旨在修复肌腱、恢复肩关节功能,手术与否及方式需综合多因素判断。常见手术方法有切开修复术,通过大切口直接暴露肌腱修复,适用于严重损伤患者,优点是修复准确彻底,缺点是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风险高;关节镜下修复术,经小切口用关节镜及器械修复,适用于多数患者,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缺点是对医生技术要求高、处理严重损伤有局限;小切口辅助下关节镜修复术结合两者优点,适用于中等程度损伤患者。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手术固定难、再断裂风险高,术后需延长康复、防感染;儿童及青少年骨骼发育未成熟,优先保守治疗,必须手术时选影响小的方式及材料,依发育特点康复;患基础疾病者手术风险增加,糖尿病患者控血糖、防感染,心血管疾病患者术前评估心脏功能、确保安全。
一、冈上肌肌腱断裂手术概述
冈上肌肌腱断裂多由肩部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引起,手术目的是修复断裂肌腱,恢复肩关节功能。是否选择手术及选择何种手术方式,需综合患者年龄、活动水平、肌腱损伤程度等因素判断。一般年轻人、活动量大且肌腱完全断裂者,手术修复是较好选择;而老年患者、活动量少且部分断裂者,可先尝试保守治疗。
二、常见手术方法
1.切开修复术
操作过程:通过肩部较大切口,直接暴露断裂的冈上肌肌腱。医生可清晰观察肌腱断端,使用缝合线将肌腱断端准确对合,并牢固缝合于肱骨大结节附着处。若肌腱损伤严重,还可能需取自体肌腱或人工肌腱进行移植修复。
适用情况:适用于肌腱断裂程度严重、断端回缩明显或伴有其他肩部结构损伤的患者。
优缺点:优点是手术视野清晰,能直接准确修复肌腱,对复杂损伤处理更彻底。缺点是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切口感染、肩关节粘连等并发症风险相对较高。
2.关节镜下修复术
操作过程:在肩关节周围做几个小切口,插入关节镜及手术器械。通过关节镜观察肩关节内部结构,明确肌腱断裂部位及程度。使用特殊器械在肱骨大结节处钻孔,将缝合锚钉植入骨内,再用缝线将冈上肌肌腱断端缝合固定于锚钉上,完成修复。
适用情况:适用于大多数冈上肌肌腱断裂患者,尤其是部分断裂或对手术创伤要求小、期望快速恢复的患者。
优缺点:优点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肩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缺点是对手术医生技术要求高,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对于严重的肌腱损伤处理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
3.小切口辅助下关节镜修复术
操作过程:结合关节镜与切开手术优点。先通过关节镜观察肩关节内部情况,明确肌腱损伤细节。再做一小切口,辅助完成肌腱修复操作,如更方便地打结、调整肌腱张力等。
适用情况:适用于肌腱断裂程度中等,既希望手术创伤相对较小,又需较精准修复的患者。
优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兼顾关节镜手术创伤小与切开手术操作相对便利的特点。但仍存在一定手术创伤,术后恢复时间介于切开修复术与关节镜下修复术之间。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手术中固定肌腱难度增加,术后肌腱再断裂风险相对较高。因此,术后需适当延长康复时间,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避免过早过度活动。同时,由于老年人机体恢复能力差,需密切关注术后切口愈合情况,预防感染。
2.儿童及青少年:儿童及青少年骨骼发育尚未成熟,手术可能影响骨骼生长。若非完全断裂或对肩关节功能影响不大,应优先考虑保守治疗。若必须手术,需选择对骨骼生长影响小的手术方式及内固定材料。术后康复训练要根据其生长发育特点制定,避免因不当训练影响骨骼发育。
3.患有基础疾病者:如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手术风险增加。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风险高,需严格控制血糖,术前术后密切监测血糖变化,调整降糖方案。心血管疾病患者手术中及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术前需由心血管专科医生评估心脏功能,制定相应治疗及监测方案,确保手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