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牙龈肿痛怎么引起的
老是牙龈肿痛原因复杂,涉及口腔局部和全身多方面。口腔局部因素包括牙龈炎,因牙菌斑、牙结石堆积刺激牙龈,不注意口腔卫生、青少年、生理期及孕期女性易患,治疗靠洗牙和用抗菌漱口水;牙周炎由牙龈炎发展而来,破坏牙周支持组织,中老年人和有全身性疾病者易患,治疗有龈上洁治等;智齿冠周炎因智齿萌出空间不足形成盲袋积污,年轻人在智齿萌出阶段、不良生活方式下易患,先局部冲洗上药再决定是否拔牙;龋齿发展到较深程度会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儿童和老年人高发,根据情况补牙或根管治疗。全身因素有内分泌紊乱,生理期、孕期、更年期女性易出现;营养缺乏,维生素C、D缺乏易增加牙龈疾病风险,偏食等人群易缺乏;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会引发牙龈问题;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也会影响牙龈健康。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治疗,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很重要。
一、口腔局部因素
1.牙龈炎:牙菌斑、牙结石的长期堆积是引发牙龈炎的主要原因。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紧密黏附在牙齿表面,日常刷牙难以完全清除。牙结石则是由牙菌斑矿化形成,质地坚硬。它们会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红肿、出血和疼痛。不注意口腔卫生的人群,比如不按时刷牙、刷牙方法不正确的人,更容易出现牙菌斑和牙结石堆积。青少年由于口腔卫生意识相对薄弱,也易患牙龈炎。女性在生理期、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使牙龈对牙菌斑等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加重炎症。治疗主要是通过洗牙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配合使用抗菌漱口水。
2.牙周炎:牙周炎是牙龈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除了牙菌斑和牙结石的刺激外,还会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如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随着病情进展,牙齿会出现松动、移位。中老年人由于牙龈和牙槽骨逐渐萎缩,牙齿缝隙增大,更容易残留食物残渣,增加了患牙周炎的风险。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身体抵抗力下降,也会影响牙周组织的修复和抗感染能力,加重牙周炎症状。治疗方法包括龈上洁治、龈下刮治,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3.智齿冠周炎:智齿萌出过程中,由于空间不足,智齿往往不能正常萌出,部分或全部被牙龈瓣覆盖,形成盲袋。盲袋内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和细菌,在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就会引发炎症。年轻人在智齿萌出阶段,尤其是1825岁人群,智齿冠周炎较为常见。过度疲劳、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使身体抵抗力降低,诱发智齿冠周炎。治疗时,可先进行局部冲洗上药,待炎症缓解后,根据智齿的情况决定是否拔除。
4.龋齿:当龋齿发展到较深程度,细菌感染会波及牙髓,引起牙髓炎。炎症进一步扩散至根尖周组织,就会导致根尖周炎,出现牙龈肿痛。儿童由于爱吃甜食,且口腔卫生习惯较差,是龋齿的高发人群。老年人牙齿磨损严重,牙本质暴露,也容易发生龋齿。治疗龋齿需要去除龋坏组织,进行补牙,若已发展为根尖周炎,则可能需要进行根管治疗。
二、全身因素
1.内分泌紊乱:女性在生理期、孕期,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牙龈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容易出现牙龈肿痛。更年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也可能出现牙龈萎缩、肿痛等症状。在此期间,女性要更加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心情舒畅,必要时可咨询医生进行内分泌调节。
2.营养缺乏:维生素C缺乏会影响胶原蛋白的合成,导致牙龈组织的韧性和弹性下降,容易出血、肿痛。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导致牙槽骨骨质疏松,增加牙龈疾病的发生风险。长期偏食、节食的人群,以及老年人、儿童等消化吸收功能较弱的人群,容易出现营养缺乏。应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柑橘、草莓、牛奶等,必要时可补充相应的营养素。
3.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白细胞数量和质量改变,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口腔感染,出现牙龈增生、肿痛、出血等症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牙龈容易出血、肿痛。对于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在治疗牙龈问题的同时,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4.其他全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身体的代谢紊乱,白细胞的趋化和吞噬功能降低,导致抗感染能力下降,容易引发牙龈炎症,且炎症不易控制。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某些降压药物,可能会引起牙龈增生、肿痛等不良反应。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血压,遵医嘱调整药物,同时加强口腔护理。
老是牙龈肿痛的原因复杂,涉及口腔局部和全身多个方面。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发病原因和应对措施有所不同。出现牙龈肿痛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牙龈肿痛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