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血肿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血肿是该麻醉操作常见并发症,指操作中或后因局部血管损伤致血液渗出积聚于周围组织形成的肿胀。形成原因包括解剖因素(下牙槽神经周围血管丰富、个体解剖变异)、操作因素(针锐利、操作不熟练等)、患者因素(凝血功能障碍、服抗凝药)。临床表现有局部肿胀、皮肤变色、疼痛,血肿大时影响张口等功能。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儿童组织娇嫩易血肿、老人血管弹性差吸收慢、女性生理期风险增加、特殊生活方式及有特殊病史人群各有风险。治疗上早期冷敷、后期热敷,必要时用药物或穿刺抽吸。预防需术前评估患者病史和解剖结构、规范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并告知注意事项。
一、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血肿的定义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血肿是指在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过程中或之后,因局部血管损伤,血液渗出并积聚在周围组织内形成的肿胀。这是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二、形成原因
1.解剖因素:下牙槽神经周围血管丰富,尤其是翼静脉丛。若注射针穿刺过深或偏离正常路径,容易损伤这些血管。例如,个体解剖结构存在变异时,血管的位置和走行可能与常规不同,增加了血管损伤的风险。
2.操作因素:注射针过于锐利、操作不熟练、进针速度过快或用力过猛等,都可能导致血管被刺破。反复穿刺同一部位也会增加血管损伤的几率。
3.患者因素: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由于自身凝血机制异常,一旦血管受损,出血不易止住,更容易形成血肿。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其凝血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增加了血肿形成的可能性。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麻醉后短时间内,注射部位会出现肿胀,开始可能表现为局部轻微隆起,随后肿胀逐渐加重。皮肤颜色可能会发生改变,初期呈淡红色,随着血液的积聚和分解,可变为青紫色。患者会感到局部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一般为胀痛或刺痛,在咀嚼、张口等活动时疼痛可能会加剧。
2.功能影响:血肿较大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张口度,导致张口受限。还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影响口腔的正常功能,如影响吞咽、说话等。
四、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1.儿童:儿童的组织较为娇嫩,血管相对更细且脆弱,在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更容易发生血肿。同时,儿童对疼痛的耐受能力较差,血肿引起的疼痛可能会让他们更加哭闹不安。应对时,操作前应更加轻柔,尽量选择合适的注射针。若发生血肿,要及时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其过度哭闹加重出血。可以采用冷敷的方法缓解疼痛和肿胀,但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冻伤儿童皮肤。
2.老年人:老年人的血管弹性较差,凝血功能也有所下降,发生血肿后,血肿吸收相对较慢。且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在处理血肿时,除了常规的冷敷、热敷等措施外,还需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全身状况,控制好基础疾病,以促进血肿的吸收。
3.女性:女性在生理期时,凝血功能会发生一定变化,此时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发生血肿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因此,尽量避免在生理期进行此类麻醉操作。若在生理期发生血肿,要更加注意观察出血情况,适当延长观察时间。
4.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吸烟的患者,其血管内皮功能可能受损,凝血机制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血肿形成后吸收较慢。此类患者应告知医生吸烟史,术后要严格戒烟,以促进血肿的吸收。经常酗酒的患者,肝脏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增加血肿形成的风险。术后要避免饮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5.有特殊病史人群: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患者,术前应进行详细的凝血功能检查,评估出血风险。必要时,可请血液科医生会诊,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术后要密切观察血肿的变化,可能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如使用止血药物等。
五、治疗方法
1.早期处理:在血肿形成的早期(一般在24小时内),应立即进行冷敷。冷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肿胀。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肿胀部位,每次冷敷时间约1520分钟,间隔12小时可重复冷敷。
2.后期处理:24小时后,可改为热敷。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血肿的吸收。可以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肿胀处,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
3.药物治疗:对于血肿较大或伴有明显疼痛的患者,可根据情况使用止血药物和止痛药物。但使用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有特殊病史的患者。
4.穿刺抽吸:如果血肿较大,长时间不吸收,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穿刺抽吸,将积聚的血液抽出,以促进血肿的消退。但这种方法有增加感染的风险,需要谨慎使用。
六、预防措施
1.术前评估: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碍、是否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等。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了解患者的解剖结构特点,评估麻醉的风险。
2.规范操作: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技巧,选择合适的注射针。进针时要缓慢、轻柔,避免反复穿刺。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准确掌握进针的深度和方向。
3.术后观察:麻醉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包括局部是否有肿胀、出血等。告知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如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按压注射部位等。一旦发现有血肿形成的迹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