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年人容易患脑血管病
老年人易患脑血管病的原因包括:血管老化,如血管壁弹性纤维减少、内皮功能受损、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使脑血管病风险增加;基础疾病增多,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等,会损伤脑血管、促进粥样硬化或引发血栓,进而提升发病几率;血液流变学改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功能改变易形成血栓阻塞脑血管;其他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酗酒、运动量少)及遗传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病风险。同时提示,有基础疾病的老人要遵医嘱服药并监测指标,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有家族遗传史的定期检查,日常注意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控制洗澡水温。
一、血管老化
1.老年人血管壁结构改变: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的弹性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多,使得血管弹性降低、僵硬度增加。如颈动脉、脑动脉等血管内膜逐渐增厚,中层平滑肌细胞减少,导致血管壁顺应性下降,这使得脑血管对血压波动的缓冲能力减弱,血压升高时易损伤血管内皮,进而增加脑血管病风险。研究表明,60岁以上人群血管壁的弹性纤维含量相较于年轻人减少约30%40%。
2.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老年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等血管舒张物质的能力下降,而内皮素等缩血管物质相对增多。一氧化氮具有舒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白细胞黏附等作用,其减少会使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流动力学改变,易形成血栓,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同时,受损的血管内皮还会激活炎症反应和凝血系统,进一步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病几率。
3.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由于血管老化及长期受血脂、血糖等代谢因素影响,老年人的脑血管易出现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会逐渐增大,导致血管管腔狭窄,血流不畅,甚至堵塞血管,引发脑梗死。而且斑块不稳定时容易破裂,激活凝血系统,在局部形成血栓,同样会造成脑血管堵塞。
二、基础疾病增多
1.高血压: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长期高血压会使脑血管壁承受过高压力,导致血管壁玻璃样变、纤维素样坏死,血管弹性降低,容易破裂出血,引发脑出血。同时,高血压还会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脑梗死风险。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可达50%60%,且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发生脑血管病的风险是血压正常者的35倍。
2.糖尿病:糖尿病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在微血管方面,高血糖导致微血管基底膜增厚、管腔狭窄,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在大血管方面,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易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累及脑血管,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患脑血管病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
3.高脂血症:老年人脂质代谢能力下降,易出现高脂血症,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升高,会在血管壁内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而引发脑血管病。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4.心脏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等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冠心病患者心脏泵血功能可能下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房颤时,心房失去有效收缩,血液在心房内瘀滞,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脑血管,可引起脑栓塞。研究表明,房颤患者发生脑栓塞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7倍。
三、血液流变学改变
1.老年人血液黏稠度增加:随着年龄增长,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聚集性增强,使得血液流动性降低。同时,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等成分增多,也会增加血液黏稠度。血液黏稠度升高会导致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阻塞脑血管。
2.血小板功能改变:老年人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和释放功能增强,更容易在血管受损处形成血栓。例如,当血管内皮因老化或其他因素受损时,血小板迅速黏附、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进而启动凝血过程,加重血栓形成,增加脑血管病风险。
四、其他因素
1.生活方式:部分老年人可能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可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还会使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组织缺氧,血管收缩,增加脑血管病风险。长期大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肝功能受损,影响脂质代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也易诱发脑血管病。另外,运动量少会导致身体代谢减慢,脂肪堆积,增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风险,间接增加脑血管病发生几率。
2.遗传因素:脑血管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脑血管病患者,老年人患脑血管病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遗传因素可能影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脂质代谢、凝血机制等,使得这类人群更易患脑血管病。但遗传因素并非唯一决定因素,生活方式等后天因素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温馨提示:
1.对于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务必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控制病情进展。这是因为这些疾病若控制不佳,会持续损伤脑血管,大大增加脑血管病发病风险。
2.老年人在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降低脑血管病风险。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3.饮食方面,应保持清淡饮食,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
4.有家族脑血管病遗传史的老年人,即使目前无基础疾病,也应定期进行脑血管相关检查,如颈动脉超声、头颅CT等,以便早期发现潜在风险,及时干预。
5.老年人日常活动中要注意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如起床过猛、突然转头等,防止因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诱发脑血管意外。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以免引起血压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