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光照疗法、药物治疗(如白蛋白、肝酶诱导剂、纠正酸中毒、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换血疗法及其他治疗(如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纠正酸中毒、保暖、供给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1.光照疗法:
未结合胆红素能吸收光,在光的作用下可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胆红素光疗是降低血清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光照疗法一般采用蓝光,波长425-475nm,也可采用绿光或白光。
单面光疗和双面光疗的疗效相似,一般采用单面光疗。
双面光疗时,总胆红素值要增加10%-15%。
光疗时,要用黑布遮盖患儿双眼,保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
单面光疗时,每小时改变体位1次,双面光疗时,每2小时改变体位1次,以减少核黄疸的发生。
2.药物治疗:
白蛋白:可与胆红素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肝酶诱导剂:能诱导肝细胞微粒体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增加胆红素的结合和排泄。
纠正酸中毒:可减少胆红素与脑细胞结合。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可抑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Fc受体,减少胆红素的产生。
3.换血疗法:
换血能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血中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同族免疫抗体,减少继续溶血。
纠正贫血和心力衰竭。
换血疗法一般用于重症Rh溶血病或有早期胆红素脑病症状者。
换血应在生后24小时内进行。
换血量为150-180ml/kg,相当于患儿血容量的2倍。
同时应补充白蛋白和纠正酸中毒。
4.其他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
控制感染。
纠正酸中毒。
保暖。
供给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患儿的病情和个体情况而定,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