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的形成原因
压疮(俗称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皮肤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好发于受压及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骼隆突处。根据压疮的形成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预防和治疗:
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定时翻身:每2~3小时翻身一次,建立翻身记录卡。协助患者翻身时,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防损伤皮肤。
保护骨隆突处:在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海绵垫,使支撑体重的面积宽而均匀。使用气垫床、水床等现代化护理设备,效果也不错。
正确使用石膏、绷带及夹板固定:衬垫应平整、松软,松紧适度,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受压变红。
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
协助患者翻身时,不可拖、拉、推,以免损伤皮肤。患者的体位应尽量保持稳定,避免频繁改变体位。
患者移动时,应抬起患者,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3.保护患者皮肤: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清除大小便失禁、出汗等原因导致的皮肤潮湿,定期为患者擦浴、更衣。
避免皮肤摩擦:为患者选择柔软、宽松的衣物和床铺,避免使用粗糙的毛巾和衣物擦拭皮肤。
4.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手法按摩:全背按摩:协助患者侧卧或俯卧,暴露背部,从患者骶尾部开始,沿脊柱旁向上按摩至肩部,再沿臀部两侧向下按摩至足跟,如此反复多次。按摩时压力要均匀,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以促进血液循环。
电动按摩器:使用电动按摩器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按摩,同时还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调节按摩力度和频率。
5.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给予相应的饮食支持。不能进食的患者,应通过静脉输注营养液的方式补充营养。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贫血患者应及时纠正贫血等。
对于长期卧床、意识不清、营养不良等容易发生压疮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皮肤状况,一旦发现压疮,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促进压疮的愈合。同时,还应注意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局部皮肤受到刺激和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