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及其并发症
高尿酸血症是血液中尿酸水平超过正常范围上限的病症,与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等有关,生活方式和年龄等因素会影响患病风险,其并发症包括痛风性关节炎(约5%12%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为此病,可致关节畸形等)、肾脏损害(包括尿酸性肾病和尿石症,尿酸性肾病早期有肾小管功能受损表现,进展可至肾功能不全;尿石症可致肾绞痛、血尿等)、心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可增加相关疾病发生风险,加重病情等)。
一、高尿酸血症的定义及基本情况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正常男性血尿酸值一般在150416μmol/L,女性在89357μmol/L,当血尿酸超过上述正常范围上限即可定义为高尿酸血症。其发生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有关,生活方式如高嘌呤饮食(大量摄入动物内脏、海鲜、肉类等)、饮酒(尤其是啤酒)、运动量少等因素可增加患病风险,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尿酸代谢功能可能逐渐下降,患病几率有上升趋势,男性相对女性在一些生活方式影响下更易患高尿酸血症。
二、高尿酸血症的并发症
(一)痛风性关节炎
1.发病机制:血尿酸过高时,尿酸盐结晶会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研究表明,约5%12%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为痛风性关节炎。
2.临床表现及影响:常突然发作,多累及第一跖趾关节,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畸形、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运动功能,尤其对于经常需要活动关节的人群(如运动员等)影响更为显著,年龄较大者因关节本身退变基础,发病后恢复可能更慢。
(二)肾脏损害
1.尿酸性肾病
发病机制:尿酸盐结晶在肾小管、间质沉积,影响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长期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约有20%40%会出现尿酸性肾病相关表现。
临床表现及影响:早期可表现为夜尿增多、尿比重降低等肾小管功能受损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甚至肾功能不全。对于有基础肾脏疾病或年龄较大、存在其他慢性疾病的人群,高尿酸血症导致肾脏损害的风险可能更高,会进一步加重整体健康状况,影响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2.尿石症
发病机制:尿液中尿酸浓度过高,易形成尿酸结石。高尿酸血症患者尿石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临床表现及影响:可引起肾绞痛、血尿等症状,结石梗阻尿路还可导致尿路感染、肾功能损害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结石引起的不适程度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因表述不清导致病情延误,成人则会因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三)心血管疾病
1.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心血管系统,如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内皮功能紊乱等。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约40%的冠心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
2.临床表现及影响:可增加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影响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本身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高尿酸血症会进一步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使病情复杂化,降低生活质量,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