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老人褥疮怎么办也精彩翻身
瘫痪老人褥疮护理中翻身至关重要,它能减轻局部压力、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褥疮发生风险并促进愈合。科学翻身方法包括准备工作,如整理衣物、准备辅助物品、检查管路等,还有二人翻身法和一人翻身法。翻身频率一般每2小时一次,可根据老人身体和皮肤状况调整。特殊情况处理方面,要保护褥疮创面,翻身时适当活动关节。同时有温馨提示,要密切观察老人生命体征,注意护理人员自身安全,鼓励老人适当自主活动,定期更换床单衣物。
一、瘫痪老人褥疮护理中翻身的重要性
瘫痪老人由于长期卧床,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发生褥疮。定时翻身是预防和治疗褥疮的关键措施之一。翻身可以减轻身体局部的压力,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皮肤与床铺之间的摩擦力和剪切力,从而降低褥疮的发生风险,并促进已发生褥疮的愈合。
二、科学的翻身方法
1.准备工作:在翻身前,要先整理好老人的衣物,避免有褶皱或硬物硌到老人皮肤。准备好柔软的靠垫、枕头等辅助物品,用于翻身后续的体位固定。检查老人身上的各种管路,如输液管、导尿管等,确保其通畅且不会因翻身而受到牵拉。
2.二人翻身法:如果老人体型较大或无法自行配合,可采用二人翻身法。两名护理人员站在老人床的同侧,一人托住老人的肩颈部和腰部,另一人托住老人的臀部和腘窝,两人同时用力,将老人向护理人员一侧平稳翻起。然后在老人背部、腰部、膝关节等部位垫上靠垫或枕头,使老人保持舒适、稳定的侧卧位。
3.一人翻身法:对于体型较小、身体状况相对较好的老人,一名护理人员也可完成翻身。护理人员先将老人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双腿屈膝。护理人员一手伸入老人肩背部,另一手伸入老人臀部,将老人慢慢向护理人员一侧翻起,同样用靠垫等物品固定好体位。
三、翻身的频率
对于瘫痪老人,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但具体的翻身间隔时间还需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皮肤情况等因素进行调整。如果老人皮肤较为干燥、弹性差,或者已经出现了早期的褥疮迹象,翻身间隔时间应适当缩短;如果老人身体状况较好,皮肤耐受性较强,可在密切观察皮肤的前提下,适当延长翻身间隔时间,但最长不宜超过3小时。
四、特殊情况的处理
1.褥疮创面的保护:如果老人已经患有褥疮,在翻身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创面。避免创面受到挤压、摩擦,可在翻身前在创面上覆盖无菌纱布。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防止纱布移位或创面再次受损。
2.关节活动:在翻身的同时,可适当活动老人的关节,如屈伸老人的手指、手腕、脚踝等关节,每个关节活动35次,以促进关节的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五、温馨提示
1.对于瘫痪老人,翻身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老人的面色、呼吸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翻身,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因用力不当导致腰部扭伤等情况发生。
3.鼓励老人在自身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一些简单的自主活动,如握拳、抬臀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血液循环。但要注意活动的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劳累。
4.定期为老人更换床单、衣物,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平整,以减少对老人皮肤的不良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