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性荨麻疹的症状
丘疹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略带纺锤形的红色风团样损害,顶端常有小水疱,好发于暴露部位呈散在分布,初起为风团样红斑,后中央出现丘疹、水疱,12周消退并遗留色素沉着,瘙痒剧烈,尤其夜间明显,搔抓易致恶性循环。部分患者有低热等全身症状,搔抓致皮肤破损还可能继发感染。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注意,儿童易搔抓致感染,用药要谨慎;孕妇优先非药物治疗,用药遵医嘱;老年人皮肤干燥愈合慢,注意保湿并告知病史防药物相互作用。
一、皮肤损害表现
1.皮疹形态:丘疹性荨麻疹典型的皮疹为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略带纺锤形的红色风团样损害,顶端常有小水疱,有的为半球形隆起的紧张性大水疱,内容清,疱壁较厚。有时皮疹中央可见针头大小的瘀点,这是由于昆虫叮咬时注入唾液,引起的过敏反应导致局部皮肤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渗出形成。
2.皮疹分布:好发于暴露部位,如四肢、腰腹部、臀部等,一般呈散在分布,不会融合成片。但也可因搔抓等原因,在搔抓部位出现新的皮疹。这种分布特点与昆虫易叮咬暴露部位皮肤有关。
3.皮疹演变:初起时为风团样红斑,数小时后在红斑中央出现丘疹、水疱,随着病情发展,水疱可能会破溃、结痂。一般情况下,皮疹在12周内逐渐消退,消退后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
二、瘙痒症状
瘙痒是丘疹性荨麻疹最常见的伴随症状,程度轻重不一。瘙痒感常较为剧烈,尤其是在夜间,可能会影响患者睡眠。搔抓后瘙痒可能会暂时缓解,但会进一步加重皮肤损伤,导致皮疹增多、增大,形成恶性循环。这是因为搔抓刺激皮肤内的神经末梢,释放多种炎症介质,进一步加重局部炎症反应,从而使瘙痒加剧。
三、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除皮肤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一般症状相对较轻,如低热、乏力、头痛等。少数患者可能因搔抓导致皮肤破损,引发继发感染,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较严重的全身症状。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较于成年人,出现全身症状的概率可能更高,程度也可能更重。例如,儿童搔抓皮肤后,更容易引发细菌感染,导致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皮肤娇嫩,搔抓能力强且自我控制能力弱,更容易因搔抓导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家长应注意修剪孩子指甲,避免搔抓。如果孩子瘙痒明显,难以忍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安全有效的止痒方法。儿童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防止对皮肤造成损伤。同时,密切观察孩子病情变化,如出现发热、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
2.孕妇:孕妇处于特殊生理时期,用药选择受限。在治疗丘疹性荨麻疹时,应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改善居住环境等。如需用药,必须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避免自行用药,防止对胎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3.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干燥,皮肤屏障功能下降,患丘疹性荨麻疹后,瘙痒可能更加明显,且皮肤破损后愈合较慢。在治疗过程中,除了积极治疗皮疹外,还应注意皮肤保湿,可使用温和的保湿护肤品。同时,由于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用药时需告知医生自身病史,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