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褥疮的好方法
褥疮又称压力性损伤,多因身体局部长期受压致血液循环受影响、皮肤和皮下组织营养缺乏而组织坏死,常见于长期卧床等活动受限人群,其发生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多种因素影响。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减压、皮肤护理、营养支持)、药物治疗(外用、口服)和手术治疗(清创术、皮瓣修复术)。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患者在治疗时有不同注意事项。预防措施有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加强营养和功能锻炼。
一、褥疮概述
褥疮又称压力性损伤,是由于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营养缺乏而引起的组织坏死。常见于长期卧床、坐轮椅等活动受限的人群。其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上,老年人皮肤弹性差、修复能力弱,更易发生;性别上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保持同一姿势、缺乏活动会增加发病风险;有糖尿病、营养不良等病史的人群,褥疮发生及愈合难度都更大。
二、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减压:定期变换体位是关键,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坐轮椅者每15-30分钟减压一次。使用减压床垫、减压坐垫等辅助器具,分散压力,减少局部受压。这对于各年龄段、性别的患者都适用,尤其是老年患者和有活动障碍的患者更要严格执行。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洁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及时清理排泄物,防止皮肤浸渍。加强营养支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促进伤口愈合。对于有营养不良病史的患者,必要时可进行营养补充。
2.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磺胺嘧啶银乳膏等,可预防和控制感染。生长因子凝胶等能促进创面愈合。
口服药物:对于有全身感染迹象的患者,可使用抗生素。有疼痛症状者,可适当使用止痛药物。
3.手术治疗
清创术:清除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适用于褥疮较深、有大量坏死组织的患者。
皮瓣修复术:对于严重的褥疮,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采用。通过转移身体其他部位的皮瓣覆盖创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愈合。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皮肤愈合能力差,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减压和皮肤护理。选择柔软、透气的衣物和被褥,避免皮肤摩擦。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可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2.儿童:儿童皮肤娇嫩,在使用减压器具时要选择合适的型号,避免压迫皮肤。药物治疗时要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同时,要鼓励儿童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高,容易导致感染和伤口愈合延迟。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在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法时,要考虑糖尿病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4.营养不良患者:积极改善营养状况是关键。除了饮食调整,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在进行手术治疗时,要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待营养状况改善后再进行手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伤口愈合率。
四、预防措施
1.定期翻身:对于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定时翻身是预防褥疮的重要措施。
2.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长时间受汗液、尿液等刺激。
3.加强营养: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身体抵抗力。
4.功能锻炼:鼓励患者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褥疮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