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症状吃什么药
心绞痛的药物治疗分发作时和缓解期,发作时可用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及中成药如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缓解期用药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特殊人群用药需注意,老年人要谨慎选药和控制剂量、关注相互作用,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孕妇要权衡利弊选药并密切监测,有特定病史者如消化道溃疡患者用抗血小板药要护胃、慢阻肺或哮喘患者慎用β受体阻滞剂,生活方式特殊者在药物治疗同时应改善生活方式以提高疗效。
一、发作时用药
1.硝酸酯类药物: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这类药物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还能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起效较快,能在较短时间内缓解发作时的疼痛。
2.中成药: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等功效,部分研究显示其在缓解心绞痛发作症状方面有一定效果。
二、缓解期用药
1.硝酸酯类药物:长效硝酸甘油制剂、单硝酸异山梨酯等。可减少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
2.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通过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预防心绞痛发作。尤其适用于劳力性心绞痛患者。
3.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地尔硫?等。可以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肌供血,还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适用于变异性心绞痛以及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4.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5.调脂药物: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能降低胆固醇水平,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减少心血管事件。
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缬沙坦、氯沙坦等。有助于改善心肌重构,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适用于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用药时需谨慎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疾病,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增加,在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2.儿童:儿童发生心绞痛相对较少,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一般不建议自行用药,必须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
3.孕妇:孕妇用药需要特别谨慎,很多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在治疗时应充分权衡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利弊,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并在医生的密切监测下使用。
4.有特定病史者: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可能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需要同时采取保护胃黏膜等措施;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病史的患者,应慎用β受体阻滞剂,以免诱发或加重呼吸道症状。
5.生活方式特殊者:吸烟、酗酒、长期精神紧张、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心绞痛症状。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劝导患者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精神过度紧张,适当进行有氧运动,以提高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