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褥疮怎么治疗
褥疮治疗方法多样,涵盖基础、药物、物理、手术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基础治疗包括定期翻身减轻局部受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改善营养状况;药物治疗有外用促进血液循环或抗感染药物及生长因子类药物;物理治疗有紫外线和红外线照射;手术治疗包括清创术和皮瓣修复术;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要注重营养支持和密切观察,儿童优先非药物治疗、谨慎选药,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要控糖、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时防劳累。
一、基础治疗
1.定期翻身:对于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定时翻身是预防和治疗褥疮的基础。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能有效减轻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改善血液循环。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家属或护理人员要协助完成翻身动作,动作需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皮肤进一步受损。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为患者清洁皮肤,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清洁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尤其是皮肤褶皱处。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及时清理排泄物,避免尿液和粪便对皮肤的刺激。
3.改善营养状况:充足的营养是促进褥疮愈合的关键。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消化能力,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对于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患者,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鼓励患者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根据褥疮的不同阶段和症状,可选用不同的外用药物。如褥疮早期,皮肤出现红斑时,可使用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当出现破溃、感染时,需使用抗感染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磺胺嘧啶银乳膏等。
2.生长因子类药物:对于褥疮创面较大、愈合较慢的患者,可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药物,能促进创面愈合,加速上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三、物理治疗
1.紫外线照射:紫外线具有杀菌、促进血液循环和上皮再生的作用。适用于轻度褥疮患者,可每周进行23次照射,照射剂量和时间需根据患者的皮肤反应和病情调整。
2.红外线照射:红外线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和创面愈合。一般每次照射1520分钟,每天12次。
四、手术治疗
1.清创术:当褥疮创面存在大量坏死组织时,需进行清创术。清除坏死组织,减少感染源,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清创手术需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术后要加强伤口护理。
2.皮瓣修复术:对于较深、面积较大的褥疮,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皮瓣修复术。该手术能有效覆盖创面,改善局部血运,促进创面愈合。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等因素。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皮肤弹性差,愈合能力弱。在治疗褥疮时,要更加注重营养支持,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同时,由于老年人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敏感,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褥疮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儿童:儿童皮肤娇嫩,在治疗褥疮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等。如需使用药物,要选择刺激性小、安全性高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3.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褥疮的愈合。在治疗褥疮的同时,要积极控制血糖,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另外,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翻身或进行物理治疗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防止诱发心血管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