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的护肝药有哪些
药物性肝损伤的各类护肝药及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解毒类有还原型谷胱甘肽(过敏者禁用)、硫普罗宁(孕妇等慎用);抗炎类有复方甘草酸苷(醛固酮症等患者禁用)、异甘草酸镁(严重低钾血症等患者禁用);抗氧化类有水飞蓟素类(过敏者禁用)、双环醇(肝功能失代偿者慎用);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多烯磷脂酰胆碱(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利胆类有熊去氧胆酸(急性胆囊炎等发作期及胆道阻塞患者禁用)、腺苷蛋氨酸(过敏者禁用)。同时提醒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有肝肾功能不全基础疾病的患者用药需谨慎,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肝脏恢复。
一、解毒类药物
1.还原型谷胱甘肽:它含有巯基,能与体内的自由基、毒性物质等结合,促进其排出体外,从而减轻对肝脏的损伤。对于长期服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尤其是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使用该药物可以有效保护肝细胞。不过,对谷胱甘肽过敏者禁用。
2.硫普罗宁:具有解毒、抗氧化等作用,能降低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在临床上,对于因服用抗结核药物等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慎用。
二、抗炎类药物
1.复方甘草酸苷:它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等作用,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肝细胞的炎症反应。对于药物性肝损伤伴有明显炎症的患者有较好疗效。醛固酮症患者、肌病患者、低钾血症患者禁用。
2.异甘草酸镁:抗炎作用较强,能改善肝功能,降低转氨酶。适用于各种药物引起的肝损伤,但有严重低钾血症、高钠血症、高血压、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禁用。
三、抗氧化类药物
1.水飞蓟素类:可以稳定肝细胞膜,保护肝细胞的酶系统,清除肝细胞内的活性氧自由基,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对于长期服用保健品等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适用。对水飞蓟素过敏者禁用。
2.双环醇: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和一定的抗肝炎病毒效果,能降低转氨酶,减轻肝脏的氧化应激反应。可用于多种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有肝功能失代偿者如胆红素明显升高、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慎用。
四、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
多烯磷脂酰胆碱:能够补充外源性磷脂,修复受损的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对于药物性肝损伤伴有肝细胞膜损伤的患者效果较好。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
五、利胆类药物
1.熊去氧胆酸:可以增加胆汁酸的分泌,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有利于胆汁的排泄,减轻药物对胆管的损伤。适用于药物性肝损伤伴有胆汁淤积的患者。急性胆囊炎、胆管炎发作期、胆道阻塞患者禁用。
2.腺苷蛋氨酸:能促进胆汁分泌,调节肝脏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强解毒功能。对于药物性肝内胆汁淤积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腺苷蛋氨酸过敏者禁用。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护肝药时需格外谨慎,因为很多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的健康,必须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儿童的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用药时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避免使用对儿童有潜在危害的药物。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在使用护肝药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加重肝肾负担。有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用药时更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无论哪个年龄段的患者,在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期间,都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均衡饮食等,以促进肝脏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