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治疗方案
褥疮又称压力性溃疡、压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致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溃烂坏死,好发于长期卧床等活动受限人群骨隆突处,高龄及有糖尿病等病史者更易发生。治疗方案包括一般治疗(减压、皮肤护理)、药物治疗(外用、口服)、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和手术治疗(清创术、皮瓣移植术等),不同治疗方式有相应注意事项。特殊人群如老年人需注重营养支持与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儿童要小心护理、严格用药,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糖,肥胖患者要选合适减压器具并控制体重。
一、褥疮概述
褥疮又称压力性溃疡、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好发于长期卧床、坐轮椅等活动受限人群的骨隆突处,如骶尾部、髋部、足跟等部位。年龄较大者皮肤弹性和修复能力下降,更易发生褥疮;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病史的患者,因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较差,也增加了褥疮发生风险。
二、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
减压:定期改变患者体位是关键,长期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坐轮椅患者每1530分钟减压一次。可使用减压床垫、减压坐垫等辅助器具,分散压力,减少局部组织受压。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患者,在翻身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皮肤损伤。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擦拭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对于大小便失禁患者,要及时清理排泄物,防止尿液和粪便对皮肤的刺激。同时,注意保持床单和衣物的清洁、平整、干燥。
2.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对于浅表性褥疮,可使用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如康复新液等,能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血管新生。对于有感染的褥疮,使用抗生素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
口服药物:当褥疮合并全身感染时,需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此外,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可补充维生素C、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促进创面愈合。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用药时需谨慎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儿童用药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避免使用对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3.物理治疗
红外线照射: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代谢,加快创面愈合。每次照射时间1520分钟,每天12次。照射时要注意距离和温度,避免烫伤皮肤,对于皮肤感觉减退的老年患者和儿童要特别注意。
超声波治疗: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的作用,可加速褥疮创面的修复。每周治疗23次,具体疗程根据病情而定。
4.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褥疮,如深度溃疡、组织坏死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清创术、皮瓣移植术等。手术治疗风险相对较高,对于年龄较大、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权衡手术利弊。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皮肤愈合能力差,在治疗褥疮时要更加注重营养支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同时,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耐受性降低。
2.儿童:儿童皮肤娇嫩,在进行减压和皮肤护理时要格外小心,避免损伤皮肤。尽量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需使用药物,要严格按照儿科用药剂量和疗程。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注意固定好减压器具,防止其抓挠创面。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褥疮愈合,在治疗褥疮的同时要积极控制血糖。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时,要注意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
4.肥胖患者:肥胖患者身体压力分布不均,更易发生褥疮。在减压时要选择合适的减压器具,同时要注意控制体重,减轻身体负担,促进褥疮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