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几期
褥疮又称压力性损伤,临床上多采用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2016年更新的分期系统,将其分为一期(皮肤完整有压之不褪色局限性红斑)、二期(部分皮层缺失,有浅表开放性溃疡或水疱)、三期(全层皮肤缺失,可见皮下脂肪)、四期(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伴骨骼等暴露)、不可分期(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损伤程度被腐肉和/或焦痂掩盖)、深部组织损伤期(皮肤完整但有紫色等表现,深部组织损伤)六期;针对老年人、儿童、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长期卧床患者等特殊人群,在褥疮预防和护理上有不同注意事项,如老年人要加强皮肤护理,儿童判断分期更仔细等。
一、褥疮分期概述
褥疮,又称压力性损伤,根据其严重程度和表现特征,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2016年更新的分期系统,将褥疮分为以下六期。
二、各期褥疮的具体表现
1.一期:指皮肤完整,出现压之不褪色的局限性红斑。此阶段若为肤色较深的患者,可能较难观察到红斑,但皮肤颜色会与周围组织不同,且可能有疼痛、硬块、松软、发热或发凉等表现。该期通常是由于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常见于骨隆突处。此阶段若能及时解除压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褥疮可很快恢复。
2.二期:部分皮层缺失,表现为浅表的开放性溃疡,创面呈粉红色,无腐肉,也可表现为完整的或破损的浆液性水疱。此期损伤已累及表皮或真皮,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发生感染。患者在翻身、移动时可能会感到疼痛。
3.三期:全层皮肤缺失,可见皮下脂肪,但骨骼、肌腱或肌肉尚未暴露。有腐肉存在,但并未掩盖组织缺失的深度,可能存在潜行和窦道。此阶段的褥疮已经较严重,患者疼痛明显,感染风险增加,愈合时间相对较长。
4.四期: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暴露。常有腐肉或焦痂,通常存在潜行和窦道。此期患者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容易引发全身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
5.不可分期: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损伤程度被掩盖,伤口床被腐肉(黄色、棕褐色、灰色、绿色或棕色)和/或焦痂(棕褐色、黑色)完全覆盖。只有当腐肉和焦痂被清除后,才能准确判断其真正的深度和分期。这种情况常见于长期卧床且护理不当的患者。
6.深部组织损伤期:局部皮肤完整,但出现紫色或栗色,或形成充血性水疱,与周围组织相比,该区域可能有疼痛、硬块、松软、潮湿、发热或发凉等表现。此期是由于皮下组织长时间受压,导致深部组织损伤,即使解除压力,损伤也可能继续发展。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弹性差、血液循环慢,更容易发生褥疮,且愈合能力较弱。对于老年患者,应加强皮肤护理,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在使用辅助器具时,要注意避免对皮肤造成摩擦和损伤。
2.儿童:儿童皮肤娇嫩,在判断褥疮分期时要更加仔细。对于儿童患者,应尽量减少皮肤受压时间,可使用柔软的垫子。同时,要关注儿童的情绪和心理状态,避免因不适而抗拒护理。
3.肥胖人群:肥胖者身体压力分布不均,骨隆突处承受的压力更大,更容易发生褥疮。应注意合理控制体重,定期更换体位,选择合适的减压设备。
4.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皮肤感觉减退,血液循环差,褥疮发生后容易感染且难以愈合。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血糖,加强伤口的清洁和换药,密切观察伤口变化。
5.长期卧床患者:这类患者应制定详细的翻身计划,定期评估皮肤状况。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愈合能力。同时,要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