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是怎样引起的
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尿酸生成过多、尿酸排泄减少及其他因素有关。尿酸生成过多包括嘌呤代谢相关酶缺陷(如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部分缺乏)和嘌呤摄入过多(如长期大量食用高嘌呤食物);尿酸排泄减少涉及肾脏功能异常(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老年人及更年期后女性肾脏功能影响尿酸排泄)和药物影响(如噻嗪类利尿剂抑制尿酸排泄);其他因素有肥胖(肥胖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等影响尿酸排泄和生成)和饮酒(酒精代谢产物竞争抑制尿酸排泄且促进尿酸生成)。
一、尿酸生成过多
(一)嘌呤代谢相关酶缺陷
人体嘌呤代谢过程中,一些酶的缺陷会导致尿酸生成异常。例如,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部分缺乏时,会使嘌呤补救合成途径受阻,进而导致尿酸生成增加。这种酶缺陷多与遗传因素相关,属于先天性代谢异常情况,在某些特定基因型人群中更容易出现尿酸生成过多的情况。从性别角度看,目前虽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该酶缺陷的显著不同,但在遗传传递上有其特定规律。对于有此类遗传背景的人群,若不注意生活方式调整,更容易发生高尿酸血症。
(二)嘌呤摄入过多
日常饮食中,高嘌呤食物的过量摄入是导致尿酸生成过多的重要因素。像动物内脏(如猪肝、猪肾等)、海鲜(如沙丁鱼、凤尾鱼等)、部分肉类(如红肉中的牛肉、羊肉等)以及一些高嘌呤的蔬菜(如香菇等),如果长期大量食用,会使体内嘌呤摄入骤增,经过代谢后产生大量尿酸,超出机体的排泄能力,从而引发高尿酸血症。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嘌呤摄入的耐受程度不同,一般来说,成年人若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患高尿酸血症风险增加;儿童时期若养成不良的高嘌呤饮食习惯,也可能为成年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埋下隐患。
二、尿酸排泄减少
(一)肾脏功能异常
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肾脏功能出现问题会导致尿酸排泄减少。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脏的滤过功能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分泌功能都会受到影响,使得尿酸的滤过减少、重吸收增加或分泌减少,从而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从年龄方面来看,老年人肾脏功能逐渐衰退,尿酸排泄能力下降,相对年轻人更容易出现尿酸排泄减少的情况,进而增加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风险。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功能,也可能导致尿酸排泄减少。
(二)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会干扰尿酸的排泄过程。例如,噻嗪类利尿剂会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长期服用噻嗪类利尿剂的患者,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水平容易升高。不同药物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可能不同,对于有基础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等特殊人群,在用药时需要密切关注药物对尿酸排泄的影响,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高尿酸血症情况。
三、其他因素
(一)肥胖因素
肥胖人群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等问题,这会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功能,同时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加,会使尿酸生成增多。对于不同年龄的肥胖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风险都较高。儿童肥胖可能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多摄入高热量、高糖、高脂肪食物)和缺乏运动等因素相关,成年肥胖者则可能与长期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关。女性肥胖者在更年期前后,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更容易受肥胖影响出现高尿酸血症。
(二)饮酒因素
酒精摄入后,在体内代谢会产生乳酸等物质,乳酸会竞争抑制尿酸的排泄,同时酒精本身也能促进尿酸的生成。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饮酒或少量饮酒者。不同性别对饮酒后尿酸代谢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说,男性饮酒后尿酸升高的风险相对较高,但女性长期大量饮酒也同样会显著增加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饮酒对尿酸代谢的影响程度不同,年轻人长期大量饮酒可能更早出现尿酸代谢异常,老年人饮酒后尿酸排泄减少的风险也会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