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又称压疮、压力性溃疡,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致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溃烂坏死,常见于长期卧床等活动受限人群。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定期翻身减压、使用辅助器具,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伤口处理(针对不同分期采取不同措施)、物理治疗(紫外线、红外线照射及高压氧治疗)、营养支持(摄入富含营养食物,必要时鼻饲或静脉补充)、药物治疗(外用促进肉芽生长及抗感染药物,严重感染时口服或静脉用合适抗生素)。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糖尿病患者、肥胖患者在治疗时有不同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需定期评估愈合情况并调整方案,若无改善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一、褥疮概述
褥疮,又称压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长期卧床、坐轮椅等活动受限的人群易发生,尤其是老年人、身体瘦弱或患有慢性疾病者。
二、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减压:定期翻身是预防和治疗褥疮的基础措施。对于长期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坐轮椅患者每1530分钟减压一次。可使用减压床垫、减压坐垫等辅助器具,分散压力,减少局部组织受压。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洁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及时清理大小便失禁患者的排泄物,防止尿液和粪便对皮肤的刺激。
2.伤口处理
一期褥疮(淤血红润期):此阶段皮肤完整,仅出现红斑。主要措施是解除压迫,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使用皮肤保护剂,如赛肤润等,促进皮肤修复。
二期褥疮(炎性浸润期):皮肤出现水疱。小水疱可让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疱内液体,然后用无菌纱布包扎,防止感染。
三期和四期褥疮(浅度溃疡期和坏死溃疡期):需进行清创处理,清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可根据伤口情况选择手术清创、机械清创、自溶清创等方法。清创后,根据伤口大小、深度和渗出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如藻酸盐敷料、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等。
3.物理治疗
紫外线照射:具有杀菌、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的作用。可根据伤口情况,每周照射23次。
红外线照射: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每次照射1520分钟,每天12次。
高压氧治疗:提高血氧含量,促进伤口愈合。适用于较深的褥疮,一般每周治疗57次。
4.营养支持
充足的营养是伤口愈合的重要保障。患者应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对于不能经口进食或营养摄入不足的患者,可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补充。
5.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如生长因子、康复新液等,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伤口愈合。对于有感染的伤口,可使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
口服或静脉用药:当褥疮合并严重感染时,需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皮肤弹性差,愈合能力弱。在治疗褥疮时,应更加注重营养支持,选择温和的治疗方法,避免过度刺激皮肤。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儿童:儿童皮肤娇嫩,在使用外用药物时需谨慎,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减压措施要更加细致,防止对儿童造成意外伤害。对于能配合的儿童,可适当鼓励其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高,伤口愈合困难,且容易发生感染。在治疗褥疮的同时,要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变化。加强伤口护理,防止感染扩散。
4.肥胖患者:肥胖患者皮肤褶皱处易出汗,增加了褥疮发生的风险。应保持皮肤褶皱处清洁干燥,使用吸汗巾等物品。在翻身和搬运时,要注意避免皮肤摩擦。
四、治疗效果评估
治疗过程中,需定期评估褥疮的愈合情况,包括伤口大小、深度、渗出物、肉芽组织生长等。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若治疗一段时间后褥疮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