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有什么危害
心律失常会对人体造成多方面不良影响,包括影响心脏功能,降低心脏泵血效率、增加心脏负担,长期可发展为心力衰竭;引发血栓形成,因血液淤滞形成血栓,脱落后导致动脉栓塞;导致头晕、黑矇甚至晕厥,造成脑供血不足并影响生活质量与安全;影响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症状困扰限制活动,还会产生不良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对特殊人群影响更显著,老年人易致严重并发症且跌倒风险高,孕妇影响自身健康和胎儿发育,运动员会影响运动表现甚至引发心源性猝死。
一、影响心脏功能
1.降低心脏泵血效率: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跳动的节律或频率异常,使心脏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出,降低心脏的泵血效率。例如,房颤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导致心室充盈不足,心输出量可减少20%30%。长期如此,心脏会因负担加重而逐渐扩大,最终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
2.增加心脏负担: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脏跳动过快,心肌收缩频率增加,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心脏在快速跳动时,舒张期缩短,冠状动脉供血时间减少,心肌供血相对不足。这种供需失衡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容易引发心肌缺血、心绞痛等症状。
二、引发血栓形成
1.血液淤滞:心律失常尤其是房颤,心房失去正常的节律性收缩,导致心房内血液流动缓慢、淤滞。这种血流状态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血小板容易在心房壁尤其是左心耳处聚集,形成血栓。
2.血栓脱落与栓塞:一旦血栓脱落,会随血液循环流向全身各处,导致动脉栓塞。最常见的是脑栓塞,可引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严重后果。此外,还可能导致肢体动脉栓塞、肺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三、导致头晕、黑矇甚至晕厥
1.脑供血不足:心律失常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大脑供血减少。当脑供血不足达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会出现头晕、黑矇等症状。如果心律失常持续不缓解或发作较为严重,可引起脑部严重缺血,导致患者发生晕厥。
2.影响生活质量与安全:头晕、黑矇和晕厥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使其行动受限,增加跌倒受伤的风险。尤其是老年人,跌倒后容易发生骨折等严重并发症,进一步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四、影响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1.症状困扰:心律失常患者常有心悸、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患者的活动能力,使其无法进行正常的体力活动,影响工作和生活。
2.心理压力:长期受心律失常困扰,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担心疾病发作,对生活和未来感到担忧,心理负担加重。而不良的心理状态又可能反过来影响心律失常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五、特殊人群的影响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心脏储备功能降低,心律失常对其心脏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老年人多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心律失常更容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脑卒中等。而且老年人对头晕、黑矇等症状的耐受性较差,跌倒风险更高。因此,老年人一旦出现心律失常症状,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进行心脏检查。
2.孕妇:怀孕期间,孕妇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心脏负担加重。心律失常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孕妇的心脏功能,导致孕妇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影响孕妇自身的健康。同时,心律失常还可能影响胎儿的血液供应,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等不良后果。孕妇若出现心律失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评估和治疗,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
3.运动员:运动员的心脏在长期高强度训练下有一定的适应性改变,但心律失常可能会打破这种平衡。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能导致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影响运动表现,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如心源性猝死。运动员若出现心律失常,应暂停剧烈运动,进行全面的心脏检查,评估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可以继续运动以及运动的强度和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