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怎样治
褥疮治疗需根据分期和严重程度采取综合措施,目标是消除创面、促进愈合、防复发及并发症,治疗注重整体与局部结合、加强营养支持与去除诱因。非手术治疗包括减压、清创、创面处理、物理治疗和营养支持;手术治疗适用于非手术治疗不佳、创面大且有并发症的情况,方法有皮瓣移植术、肌皮瓣移植术等;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和促进愈合药物。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糖尿病患者、肥胖患者治疗各有注意事项。康复阶段要进行康复护理促进功能恢复,预防复发需长期坚持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等措施。
一、褥疮治疗原则
治疗褥疮需根据其分期和严重程度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目标是消除创面、促进愈合、防止复发和并发症。治疗时要注重整体与局部结合,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改善全身状况、去除诱因。
二、非手术治疗
1.减压:这是治疗褥疮的基础。定期翻身,一般每2小时一次,可使用减压床垫、气垫床等辅助设备,减轻受压部位压力,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对于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要根据身体状况和活动能力调整翻身频率和姿势。
2.清创:对于有坏死组织的褥疮创面,需进行清创。可采用外科清创、自溶清创、酶学清创等方法。外科清创适用于坏死组织较多、感染严重的创面,能迅速去除坏死组织,但可能有一定创伤;自溶清创是利用伤口自身的渗出液溶解坏死组织,适用于较小、较浅的创面;酶学清创则是使用酶制剂促进坏死组织溶解。
3.创面处理:清洁创面可用生理盐水等温和的消毒剂,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消毒剂损伤新生组织。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如湿性愈合敷料(水胶体敷料、藻酸盐敷料等),能保持创面湿润,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对于有感染的创面,可使用含银敷料等具有抗菌作用的敷料。
4.物理治疗:包括紫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高压氧治疗等。紫外线照射可杀菌、促进血液循环和上皮细胞生长;红外线照射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高压氧治疗可提高血氧含量,促进创面愈合,适用于较深、愈合困难的褥疮。
5.营养支持:良好的营养是褥疮愈合的重要条件。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热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营养不良或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可通过鼻饲或胃肠外营养补充营养。
三、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对于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创面较大、深度达肌肉或骨骼、伴有窦道形成或有骨髓炎等并发症的褥疮,可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方法:常用的有皮瓣移植术、肌皮瓣移植术等。皮瓣移植术适用于较小的褥疮创面,能提供良好的覆盖和血运;肌皮瓣移植术则适用于较大、较深的创面,其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愈合效果好。
四、药物治疗
1.抗生素:当褥疮创面有感染时,需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但要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耐药和菌群失调。
2.促进愈合药物:如生长因子等,可促进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加速创面愈合。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皮肤弹性差,愈合能力弱。治疗时要更加注重营养支持,选择温和的治疗方法,避免过度清创和使用刺激性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全身状况,预防并发症。
2.儿童:儿童皮肤娇嫩,在治疗褥疮时要特别注意操作轻柔,选择对皮肤刺激性小的敷料和消毒剂。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和安抚,避免患儿搔抓创面。若需使用药物,要严格掌握剂量和适应证,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高,易导致感染,影响创面愈合。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血糖,同时加强创面处理和抗感染治疗。定期监测血糖,调整治疗方案。
4.肥胖患者: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厚,褥疮创面愈合相对困难。要注意减轻体重对创面的压力,加强局部护理,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血管等系统状况,预防并发症。
六、康复与预防
1.康复护理:褥疮愈合后,要进行康复护理,促进皮肤和肌肉功能恢复。可进行适当的按摩、功能锻炼等。
2.预防复发: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营养支持等措施要长期坚持。对于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要定期评估皮肤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