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贫血症
地中海贫血症又称海洋性贫血,是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分α和β地中海贫血,病因是基因缺陷,遗传因素为主。临床表现因病情而异,静止型或轻型症状轻,中间型有贫血等症状,重型症状严重且有特殊面容。诊断靠血液学检查、血红蛋白分析和基因检测。治疗有输血、祛铁、造血干细胞移植、药物治疗等。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预防措施包括婚前检查、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生活管理要注重饮食、运动和心理支持。
一、定义与概述
地中海贫血症,又称海洋性贫血,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因遗传基因缺陷致使血红蛋白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珠蛋白链合成缺如或不足所导致。根据所缺乏的珠蛋白链种类及缺乏程度,主要分为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该病由基因缺陷引起,α地中海贫血主要是由于α珠蛋白基因缺失或功能缺陷,导致α珠蛋白链合成减少或缺乏;β地中海贫血则是β珠蛋白基因发生突变,使β珠蛋白链合成受影响。遗传因素是主要病因,若父母双方均为地贫基因携带者,子女有一定概率患病。
三、临床表现
1.静止型或轻型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贫血,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通常在体检或家族筛查时被发现。
2.中间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可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脾脏可能轻度或中度肿大,在感染、服用某些药物等情况下,贫血可能加重。
3.重型患者:出生后数月即可发病,表现为进行性贫血、面色苍白、肝脾肿大、黄疸,生长发育迟缓,骨骼变形,如头颅变大、额部隆起、颧骨高、鼻梁塌陷等特殊面容。
四、诊断方法
1.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涂片等,可发现红细胞形态异常、血红蛋白降低等。
2.血红蛋白分析:如血红蛋白电泳,可检测异常血红蛋白的存在及比例,有助于地贫的初步筛查和分型。
3.基因检测:是诊断地中海贫血的金标准,能准确检测出基因突变类型,确定患者及携带者的基因型。
五、治疗措施
1.输血治疗:定期输注红细胞是重型地中海贫血的主要治疗方法,可维持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但长期输血可能导致铁过载等并发症。
2.祛铁治疗:由于长期输血会使体内铁负荷增加,需要使用祛铁药物,如去铁胺、地拉罗司等,以促进铁排出,减少铁对身体各器官的损害。
3.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重型地中海贫血的方法,适用于有合适供者的患者。但该治疗存在一定风险,如移植排斥反应、感染等。
4.药物治疗:某些药物可促进胎儿血红蛋白合成,改善患者贫血症状,如羟基脲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生长发育期间需保证充足营养,定期监测生长指标。输血和祛铁治疗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低龄儿童用药要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肝脏、肾脏负担的药物。
2.孕妇:若孕妇为地贫基因携带者,孕期需进行详细的产前诊断,评估胎儿患病风险。在孕期要密切监测血常规等指标,注意自身营养和休息,避免贫血加重影响胎儿发育。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治疗时要综合考虑身体状况。输血和祛铁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心肺功能等调整剂量和频率,避免因治疗引发其他并发症。
七、预防措施
1.婚前检查:通过基因检测筛查地贫基因携带者,了解双方的遗传情况,为生育决策提供依据。
2.产前诊断:对于双方均为地贫基因携带者的夫妇,孕期进行产前诊断,如绒毛取样、羊水穿刺或脐血穿刺等,确定胎儿基因型,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
3.遗传咨询:有地贫家族史的人群,可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地贫的遗传规律和患病风险,制定合理的生育计划。
八、生活管理与康复
1.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肉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食用含铁量过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等,以免加重铁过载。
2.运动: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3.心理支持:患者和家属可能因疾病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