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来源:民福康

乙型病毒性肝炎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分黄疸前期(有发热、乏力等症状,持续121天)、黄疸期(自觉症状好转但黄疸加深,持续26周)、恢复期(黄疸消退,持续2周至4个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分轻度(症状轻或无症状)、中度(症状体征及检查居轻、重度之间)、重度(有明显持续症状及体征);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包括急性重型(起病急、进展快、有多种严重并发症)、亚急性重型(起病较急、治疗难、病程长)、慢性重型(在慢性乙肝基础上病情恶化);特殊人群中儿童症状不典型,孕妇可能母婴传播,老年人病情重恢复慢,有基础疾病者治疗需协调多方面。

一、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1.黄疸前期:起病较缓,约半数患者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尿色逐渐加深等症状。部分患者以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类似感冒。本期持续1-21天,平均5-7天。儿童患者症状相对较轻,发热较为常见;老年患者症状可能更为严重,且恢复较慢。有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症状可能更明显,肝脏损伤可能更重。

2.黄疸期:自觉症状有所好转,发热减退,但尿色继续加深,巩膜、皮肤出现黄染,约于2周内达高峰。可有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心动过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肝肿大,有充实感,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患者有轻度脾肿大。本期持续2-6周。女性在生理期可能因身体处于特殊状态,黄疸症状可能稍重,恢复时间可能稍长。

3.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患者若能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充足睡眠、合理饮食等,恢复会更快。

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1.轻度:病情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欠佳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轻度慢性乙肝患者如果年龄较小,自身修复能力相对较强,病情进展可能相对缓慢;但如果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可能会影响肝脏的恢复。

2.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患者可能出现较明显的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症状,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有一定程度的异常。对于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可能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影响病情的控制。

3.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肝脏储备功能较差,重度慢性乙肝的预后可能相对较差。

三、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1.急性重型:起病急,病情发展迅猛,黄疸迅速加深,肝脏迅速缩小。有出血倾向,中毒性鼓肠,肝臭,急性肾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和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患者常因肝衰竭、严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而死亡。此型在青少年和老年人中发生时,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的差异,预后可能不同,青少年相对恢复能力可能稍强,但如果延误治疗也会有生命危险;老年人则更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2.亚急性重型:起病较急,黄疸迅速上升,腹水迅速增多,有明显出血倾向。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肝性脑病。晚期可出现肝肾综合征。治疗相对困难,病程较长,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有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病情进展可能更快,治疗效果可能更差。

3.慢性重型:在慢性乙肝基础上出现的重型肝炎表现。患者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在此基础上病情急剧恶化,出现黄疸迅速加深、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等。对于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的患者,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治疗难度更大。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儿童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后,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可能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孕妇感染乙肝可能会将病毒传染给胎儿,因此在孕期应进行乙肝相关检查,必要时采取母婴阻断措施。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感染乙肝后病情可能较重,恢复较慢,家人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老人遵循治疗方案,注意休息和营养。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在治疗乙肝时需要与其他疾病的治疗相互协调,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利于乙肝的治疗和康复。

了解疾病
黄疸
黄疸是一种体征,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的。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具体是什么?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是指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和重组CHO乙型肝炎疫苗。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是将重组酿酒酵母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纯化后再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成的,而重组CHO乙型肝炎疫苗是利用哺乳动物细胞基因制成的。注射疫苗后体内即可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从而抵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侵袭。此外,建议完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是什么意思?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乙肝表面五项顾名思义,即有五项检查内容,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即是指人体在受到乙型肝炎病毒的攻击后,在人体自身免疫被激发后,人体自身所形成的对乙肝病毒的抵抗能力,或者是在自动注射乙型肝炎疫苗之后所形成的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抵抗能力。对于此种抗体,应当越多越好,正常应当保持在100以上,如不足者,应积极主动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包括:1、核苷类似物:核苷类似物治疗口服方便,每天口服一粒药即可,抑制病毒效果较好,但有难停药的弊端,需要长期服药,服药过程中要定期监测乙肝病毒载量的变化及肝功能的变化;2、干扰素:分为长效干扰素与短效干扰素。短效干扰素隔天打1针,长效干扰素为1周打1针。干扰素治疗疗程比较短
慢性活动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慢性活动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是感染病毒造成的,病毒复制活跃,具有传染性,会经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亲密接触传播等。病情恶化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建议及时去医院做肝功能检查、乙肝两对半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检测,主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服用恩替卡韦、拉米夫定片抑制体内的病毒;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和护肝片促进
病毒性肝炎有哪些?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按病原学分类,目前认识的病毒性肝炎有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五种。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是相似的,如疲乏、食欲减退、肝功能试验异常、厌油腻等情况,部分表现出黄疸,但是没有症状的感染也是多见的。甲型和戊型肝炎经过消化道传播,其余类型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
什么是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这属于一种自身保护性的抗体,这种抗体的由来往往是病人既往注射过乙肝疫苗是以人体所产生的,或者是由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是经过自身的免疫力将病毒清除以后所遗留下来的,无论是哪种情况,对于自身来说都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建议临床上每3~5年需要复查一次乙肝表面抗体,如果表现出了抗体滴度
急性黄疸性肝炎严重吗?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急性黄疸性肝炎是否严重需要根据病人的患病程度来决定。正常病情轻微的病人,具有一定的自愈性,不是很严重,但如果病情较重,很可能会危及生命。急性黄疸性肝炎是由于感染性肝炎素造成的,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并且疾病覆盖的范围较广,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急性黄疸性肝炎的病人正常会表现出胸闷,恶心、呕吐等不适的症状。
病毒性肝炎有什么治疗方法?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针对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以急性为主,部分病人可能临床症状很轻,以保肝治疗为主,支持治疗和营养护理;乙肝和丙肝的治疗,关键是抗病毒治疗,除了本身病毒复制之外,可能有的病人已经进入到疾病比较偏晚的阶段,可能还需要其他的针对性肝硬化的治疗、肝衰竭的治疗、肝癌的治疗。
丙型肝炎传染途径是什么?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大家首先要了解,丙型肝炎发生肝硬化、肝癌正常比乙肝短十年,主要传播途径如下:1.经过输血传播;2.经过吸毒传播:吸毒者静脉吸毒使用的注射器,未严格消毒,造成吸毒者之间传播;3.经过性接触传播。约20%的肝炎传播途径尚不明确;总体来讲无论乙肝和丙肝,主要传播途径并非经过粪-口途径,即进食不会传染乙肝和
病毒性肝炎有哪些类型呢?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造成的一组以肝脏害为主的传染病,根据病原学诊断,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分别造成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即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及戊型肝炎。其中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可以呈急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如何
戚团结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乙型病毒性肝炎预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乙型病毒肝炎大部分90%以上可以治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比如阳性已经超过半年了,这时会发生慢性化,不及时治疗经过20年,大约40%患者可以发展为肝硬化。经过5年左右后,为肝硬化失代偿期,会变化为肝功异常、腹水、浮肿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五年死亡率较低。长期不治疗,如果肝细胞已经出现,也会导
乙型病毒性肝炎日常要注意什么
戚团结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患乙型病毒性肝炎日常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要把自己当病人。如果情绪不好,症状会加重,会出现肝硬化、肝脏肿瘤。第二、在饮食上建议清淡饮食,少吃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饮食要规律。第三、生活要有规律,按时起床,按时睡觉,形成良好的规律。第四、定期做检查,比如三个月到半年做一次肝脏的B超、肝功能、甲醛蛋白、甲胎蛋白、病毒数量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戚团结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即母婴传播、水平传播以及医源性传播。第一、母婴传播是目前主要的传播途径,通过母亲传孩子,称为垂直传播。主要是在围产期,生产的过程中,母亲携带有病毒,通过皮肤产道出现刮伤血液进入婴儿体内引起传播,少数为宫内感染。第二、水平传播,又叫后天传播。通过拔牙、不洁的针头注射、不合法献血、输液都可以传播。还有性生活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黄丽静 副主任医师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甲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水源、污染的食品、蚊蝇、污染的物品等日常生活途径进行传播,可能会导致区域流行。患者大多会出现疲倦、乏力、发热、食欲下降、腹胀、腹痛、腹泻、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大多数患者呈现为急性病变。
甲型肝炎抗体测定是检查什么
黄丽静 副主任医师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甲型肝炎抗体测定是对甲型病毒性肝炎做的一项检查,是甲型肝炎早期重要诊断指标。检测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这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与敏感性比较高。甲型肝炎抗体可能会在黄疸期达到高峰,两个月左右时抗体逐渐减弱,三至四个月左右时逐渐消失。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张刚 副主任医师
日照市中医医院 三甲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母婴垂直传播,包括宫内传播、围生期传播以及生产后传播。其中围生期和生产过程传播是母婴垂直传播的主要方式。第二血液和体液传播,微量的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可以通过输血以及血制品、注射、手术、针刺、共用剃须刀和牙刷、血液透析等传播。第三,与乙肝病毒阳性患者性接触时没有防护,其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会大大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