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高血压是由肾脏实质性病变和肾动脉病变引发的血压升高,为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类型之一,可分为肾实质性高血压(由各种肾实质疾病致肾单位破坏、水钠潴留、RAAS激活而血压升高)和肾血管性高血压(因肾动脉狭窄致肾脏血流灌注减少、激活RAAS使血压升高);症状早期可能不明显,后期有肾功能损害表现甚至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诊断需结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药物治疗(利尿剂、ACEI等,ACEI和ARB有保护肾脏等作用但部分患者禁用)、手术治疗(肾动脉狭窄严重者适用);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有不良生活方式者及有其他病史者治疗各有注意事项。
一、肾性高血压的定义
肾性高血压是由于肾脏实质性病变和肾动脉病变引起的血压升高,在症状性高血压中称为肾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类型之一。
二、肾性高血压的分类及病因
1.肾实质性高血压:主要由各种肾实质疾病引起,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肾单位大量破坏,肾脏排泄和调节功能受损,引起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同时,肾实质受损还会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进一步加重血压升高。
2.肾血管性高血压:主要病因是肾动脉狭窄,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大动脉炎等。肾动脉狭窄会导致肾脏血流灌注减少,刺激肾脏分泌肾素,激活RAAS,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三、肾性高血压的症状
肾性高血压的症状与原发性高血压相似,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头痛、头晕、心悸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肾功能损害的表现,如夜尿增多、蛋白尿、水肿等。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还可能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脑卒中等。
四、肾性高血压的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肾脏疾病史、家族史、用药史等。
2.体格检查:测量血压,检查肾脏大小、有无肿块、血管杂音等。
3.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等,以评估肾脏功能和RAAS活性。
4.影像学检查:如肾脏超声、CT、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肾动脉造影等,有助于发现肾脏病变和肾动脉狭窄。
五、肾性高血压的治疗
1.一般治疗:适用于所有肾性高血压患者,包括低盐饮食,减少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6克;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BMI在18.523.9kg/m2之间。
2.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ACEI和ARB除了降压作用外,还具有保护肾脏、减少蛋白尿的作用,但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患者禁用。
3.手术治疗:对于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若肾动脉狭窄严重,可考虑进行肾动脉介入治疗(如肾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或外科手术治疗(如肾动脉搭桥术、肾切除术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肾性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肝肾功能可能较差。在治疗时,应选择温和、副作用小的降压药物,避免血压降得过快过低,以免引起脑供血不足等并发症。同时,要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2.儿童:儿童肾性高血压相对少见,但病因与成人有所不同,多与先天性肾脏疾病有关。治疗时应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如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等。药物治疗时要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精确计算药物剂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3.孕妇:孕妇患肾性高血压时,治疗既要控制血压,又要保障胎儿的安全。一般首选甲基多巴、拉贝洛尔等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孕妇的血压、肾功能和胎儿的发育情况。
4.有不良生活方式者:长期吸烟、酗酒、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的患者,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重高血压病情;酗酒会影响药物代谢,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因此,患者应戒烟限酒,遵循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以提高治疗效果。
5.有其他病史者:如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的肾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多种疾病的情况。在控制血压的同时,还要积极治疗其他基础疾病,选择既能降压又能保护靶器官的药物,如ACEI或ARB可用于合并糖尿病、蛋白尿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