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创面有哪些治疗方法
褥疮治疗分为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同时需关注特殊人群注意事项。非手术治疗包括清创(机械、酶促、自溶清创)、物理治疗(紫外线、红外线、高压氧治疗)、敷料治疗(薄膜、水胶体、藻酸盐敷料)和药物治疗(外用抗生素、生长因子);手术治疗有皮瓣移植术(局部、带蒂、游离皮瓣)和皮肤移植术(自体、异体皮片移植);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应选温和疗法并加强营养保暖,儿童选刺激性小的治疗方式并做好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要控好血糖并考虑其对血管神经的影响,肥胖患者要注意减压、抗感染和伤口护理。
一、非手术治疗
1.清创治疗:对于褥疮创面,清创是重要的基础治疗。机械清创是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借助外力去除坏死组织,但可能会有一定疼痛,对于疼痛耐受性差的患者需谨慎操作。酶促清创是使用特定的酶类制剂溶解坏死组织,相对温和,适合一些老年体弱患者。自溶清创是利用伤口自身的渗出液溶解坏死组织,操作简单,对患者损伤小,但耗时较长,适用于创面较小且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
2.物理治疗:
紫外线照射: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局部抗感染能力,加速创面愈合。一般每周进行23次照射,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照射引起皮肤灼伤,对于皮肤敏感的患者,需适当降低照射剂量。
红外线治疗: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创面修复。每次照射时间1520分钟,每天12次。使用时要注意保持合适的距离,防止烫伤,对于感觉减退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合并褥疮,更要严格控制距离和温度。
高压氧治疗:提高血氧含量,改善创面缺氧状态,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和肉芽组织生长。一般需要在专业的高压氧舱内进行,治疗次数和疗程根据患者病情而定。但对于患有未经处理的气胸、肺大疱等疾病的患者不适用。
3.敷料治疗:
薄膜敷料:具有透明、透气的特点,能防止细菌侵入,保持创面湿润,促进愈合。适用于浅度褥疮创面,更换敷料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新生组织。
水胶体敷料:能吸收创面渗出液,形成凝胶状物质,保护创面,减轻疼痛。适合中度渗出的褥疮创面,对于渗出液较多的创面,可能需要频繁更换敷料。
藻酸盐敷料: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能与创面渗出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凝胶,促进止血和愈合。常用于渗出较多的深度褥疮创面,但对于干性创面不适用。
4.药物治疗:
外用抗生素:如莫匹罗星软膏等,用于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使用时要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生长因子: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能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加速创面愈合。但价格相对较高,且要注意保存条件,一般需冷藏保存。
二、手术治疗
1.皮瓣移植术:对于较深的褥疮创面,皮瓣移植是常用的手术方法。根据皮瓣的来源和类型,可分为局部皮瓣、带蒂皮瓣和游离皮瓣等。局部皮瓣手术相对简单,对患者身体条件要求较低,但皮瓣的大小和转移范围有限;带蒂皮瓣血运较好,成活率高,但可能会对供区造成一定的损伤;游离皮瓣可以修复较大面积的创面,但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要求也较高,如年龄较大、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无法耐受手术。
2.皮肤移植术:适用于创面较浅、面积较小的褥疮。可分为自体皮片移植和异体皮片移植。自体皮片移植效果较好,排斥反应小,但会在供皮区留下新的创面;异体皮片移植可以暂时覆盖创面,但存在免疫排斥的风险,一般用于临时覆盖创面等待自体皮移植。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愈合能力较差,在治疗褥疮创面时要选择温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可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补充。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因寒冷影响血液循环。在使用物理治疗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烫伤和冻伤。
2.儿童:皮肤娇嫩,治疗时要选择刺激性小的敷料和药物。尽量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如需手术,要严格评估手术风险。同时,要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减轻其恐惧和焦虑情绪。
3.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创面容易感染且愈合困难。在治疗褥疮的同时,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加强创面护理,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含糖的敷料。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考虑糖尿病对血管和神经的影响,如高压氧治疗可能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较好效果,但要在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4.肥胖患者:身体压力分布不均,褥疮创面更容易受到压迫。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定期翻身,使用减压床垫等辅助设备。在进行手术治疗时,由于皮下脂肪较厚,术后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要加强抗感染治疗和伤口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