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症状表现
高尿酸血症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阶段、急性发作期、慢性期及痛风石形成阶段。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阶段血液尿酸持续高于正常范围,无明显症状,有家族史者需定期监测;急性发作期有关节突发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还伴有发热、血常规异常;慢性期及痛风石形成阶段有关节破坏致畸形、功能障碍,痛风石可出现在多部位并影响肾脏,导致尿酸性肾病等。
一、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阶段
高尿酸血症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此阶段主要是血液中的尿酸水平持续高于正常范围(男性血尿酸>420μmol/L,女性血尿酸>357μmol/L),但机体尚未出现因尿酸沉积等导致的相关临床症状。部分人群可能因遗传等因素,从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就开始血尿酸水平升高,但未出现任何不适表现,此阶段若不及时干预,随着时间推移可能逐渐进展到有症状的阶段。对于有家族高尿酸血症病史的人群,更应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因为遗传因素会增加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早期发现有助于及时采取生活方式干预等措施来控制尿酸水平。
二、急性发作期症状
(一)关节症状
1.突发性关节疼痛
通常起病急骤,多在夜间或凌晨突然发作,最常累及第一跖趾关节,其次可累及足背、踝、膝、指、腕等关节。疼痛程度剧烈,如刀割样或撕裂样,患者往往难以忍受。以第一跖趾关节为例,患病关节会迅速出现红肿、发热,皮肤温度升高,外观呈暗红色或紫红色。这种急性发作与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腔内沉积引发炎症反应有关,尿酸盐结晶刺激关节周围组织,导致局部炎症介质释放,引起剧烈疼痛和炎症表现。在生活方式方面,若近期有大量饮酒、高嘌呤饮食(如食用大量海鲜、动物内脏等)等情况,可能诱发急性发作,尤其是既往血尿酸水平控制不佳的人群更容易在这些诱因下出现症状。
2.关节活动受限
由于关节的红肿热痛,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关节活动受限。以累及膝关节为例,患者可能无法正常屈伸膝关节,行走困难。这是因为炎症导致关节周围组织肿胀,影响了关节的正常运动功能。急性发作期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需要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症状。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部分患者在急性发作期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8℃左右,也有少数患者体温可更高。发热是机体对炎症反应的一种全身性反应,由于尿酸盐结晶引发的关节炎症,导致身体的免疫反应被激活,从而出现发热表现。发热时患者可能伴有乏力、精神不振等全身不适症状,影响患者的整体状态。
2.血常规异常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这是因为炎症反应刺激了免疫系统,导致白细胞等免疫细胞聚集到炎症部位,参与炎症的应对过程。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急性炎症反应,但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血尿酸等其他检查综合诊断。
三、慢性期及痛风石形成阶段
(一)关节破坏
1.关节畸形
随着病情的进展,在慢性期可能出现关节畸形。例如,尿酸盐结晶不断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导致关节软骨、骨质等受到破坏,进而引起关节畸形。以手指关节为例,可能出现手指关节的梭形畸形等,影响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这种关节破坏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与尿酸盐结晶长期沉积导致的慢性炎症持续刺激有关,长期血尿酸水平控制不佳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关节畸形。
2.关节功能障碍
慢性期患者除了关节畸形外,还会出现明显的关节功能障碍。关节活动范围进一步减小,甚至部分关节可能完全丧失功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漱、行走等基本活动都可能受到严重影响。这不仅与尿酸盐结晶对关节结构的破坏有关,还与长期炎症导致的关节周围组织粘连等因素有关。
(二)痛风石形成
1.痛风石的部位及表现
痛风石可出现在耳轮、关节周围、肾脏等部位。在关节周围形成的痛风石,表现为大小不一的黄白色赘生物,质地较硬。例如,在肘关节周围可能触及到痛风石,随着痛风石的增大,可能会破溃,排出白色尿酸盐结晶样物质。痛风石的形成是尿酸盐结晶在局部组织不断沉积的结果,其形成过程较为缓慢,一旦形成会进一步加重关节的损伤和功能障碍。
2.对肾脏的影响
高尿酸血症慢性期还可能累及肾脏,导致尿酸性肾病等。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肾功能减退等表现。尿酸盐结晶在肾脏间质、肾小管等部位沉积,影响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长期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对于有高尿酸血症病史且伴有肾脏相关症状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等指标,因为肾脏病变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尤其是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肾脏损害可能会加速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