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对CKD患者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高尿酸血症对慢性肾脏病(CKD)有多方面不良影响:一是加速CKD进展,可通过尿酸结晶沉积引发炎症反应致肾小管间质损伤等,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下表现有差异;二是增加CK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风险,可通过多种途径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下影响有别;三是影响肾脏功能指标,会使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还会导致尿蛋白排泄增加,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下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各异,有CKD病史合并高尿酸血症者病情受影响更显著。
一、高尿酸血症加速慢性肾脏病(CKD)进展
高尿酸血症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CKD患者病情发展。首先,尿酸结晶沉积于肾脏间质及肾小管,可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管间质损伤。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患者肾脏组织中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表达增加,这些炎症因子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细胞的损伤,促使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程加快。对于不同年龄的CKD患者,高尿酸血症的这种加速进展作用可能因机体的修复能力等差异而有所不同,年轻患者相对修复能力较强,但长期高尿酸血症仍会持续损伤肾脏;老年患者本身肾脏功能处于衰退状态,高尿酸血症的不良影响更为显著。在性别方面,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男女在高尿酸血症对CKD进展影响上有本质差异,但女性在更年期等特殊生理阶段,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尿酸代谢及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功能,进而影响高尿酸血症对CKD的作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嘌呤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高尿酸血症,从而加速CKD进展,例如长期摄入大量海鲜、动物内脏等富含嘌呤的食物,会使体内尿酸生成增多,加重肾脏排泄负担。有CKD病史的患者,本身肾脏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高尿酸血症会进一步叠加损伤,使病情恶化速度加快。
二、高尿酸血症增加CK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风险
高尿酸血症是CK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尿酸可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途径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会导致血管舒张功能障碍,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进而增加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对于不同年龄的CKD患者,老年患者本身心血管系统就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变,高尿酸血症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会进一步加剧心血管系统的不良改变;年轻CKD患者若合并高尿酸血症,也会逐渐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潜在损害。在性别上,虽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高尿酸血症对心血管影响不同,但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尿酸代谢与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平衡,进而影响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生活方式中,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会加重高尿酸血症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从而增加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几率。有CKD病史且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单纯CKD患者显著升高,需要更加密切关注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
三、高尿酸血症影响CKD患者的肾脏功能指标
1.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高尿酸血症会导致eGFR进行性下降。尿酸沉积在肾脏血管,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随着高尿酸血症持续存在,eGFR会逐渐降低,对于不同年龄的CKD患者,年轻患者eGFR下降速度可能相对较慢,但长期积累也会明显降低;老年患者本身eGFR处于较低水平,高尿酸血症会加速其下降速度。性别方面,没有证据表明男女在eGFR下降速度上有本质区别,但女性特殊生理阶段可能会对尿酸代谢与eGFR的关系产生一定影响。生活方式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进一步促使eGFR下降加快,例如缺乏运动导致代谢紊乱,加重高尿酸血症对肾脏血管的损伤,进而影响eGFR。有CKD病史的患者,高尿酸血症会使eGFR下降速度较无高尿酸血症的CKD患者更快。
2.尿蛋白排泄增加:高尿酸血症可导致CKD患者尿蛋白排泄增多。尿酸引起肾脏炎症反应和肾小球基底膜损伤,使得肾小球的滤过屏障功能受损,蛋白质漏出增加,表现为尿蛋白水平升高。不同年龄的CKD患者,尿蛋白排泄增加的程度可能不同,老年患者肾脏结构和功能的退变使得其对尿蛋白漏出的耐受能力更差;年轻患者相对耐受能力稍强,但高尿酸血症也会明显导致尿蛋白排泄增多。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影响尿蛋白排泄增加,但女性在一些生理状态下可能会影响尿酸代谢与尿蛋白排泄的关系。生活方式中,高盐饮食等会加重肾脏负担,配合高尿酸血症会进一步促使尿蛋白排泄增加。有CKD病史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尿蛋白排泄增加更为明显,病情进展可能会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