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并发症
剖宫产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感染(如子宫内膜炎、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出血(如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胎盘因素导致的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肠梗阻(如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血栓形成(如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以及瘢痕子宫相关问题(如子宫瘢痕憩室、子宫破裂),同时针对高龄产妇、肥胖产妇、有慢性疾病产妇、有多次剖宫产史产妇等特殊人群给出了温馨提示,强调术后要密切观察、加强营养、适当活动、控制基础疾病等。
一、感染
1.子宫内膜炎:剖宫产手术破坏了子宫的正常防御机制,细菌易侵入子宫内膜引发炎症。产妇可能出现发热、下腹痛、恶露增多且有异味等症状。年龄较大、孕期合并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手术时间长、胎膜早破等因素会增加发病风险。肥胖产妇由于腹部脂肪较多,手术视野暴露困难,手术时间可能延长,感染几率也会相应升高。对于有慢性疾病的产妇,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提高身体抵抗力。
2.切口感染:手术切口是细菌入侵的门户。表现为切口红肿、疼痛、渗液,严重时可出现切口裂开。肥胖产妇皮下脂肪厚,术后切口愈合相对较慢,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更大。高龄产妇身体机能下降,切口愈合能力也会减弱。术后要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活动牵拉切口。
3.泌尿系统感染: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增加了细菌感染尿道和膀胱的机会。患者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产妇产后应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冲洗尿道。若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更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二、出血
1.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剖宫产术后,子宫肌纤维不能有效收缩,导致胎盘剥离面血窦不能及时关闭而出血。多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等使子宫过度膨胀,影响子宫收缩。高龄产妇子宫肌肉弹性下降,收缩能力减弱,也易出现子宫收缩乏力。可通过按摩子宫、使用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等方法治疗。
2.胎盘因素导致的出血:胎盘残留、胎盘粘连或植入等情况可引起术后出血。多次人工流产、刮宫史的产妇,发生胎盘异常的几率增加。若怀疑有胎盘残留,可能需要再次清宫。
3.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产妇本身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因子缺乏等,或在孕期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导致凝血功能异常,都可能导致术后出血不止。对于有血液系统疾病史的产妇,术前要进行全面评估和治疗。
三、肠梗阻
1.粘连性肠梗阻:剖宫产手术会引起腹腔内组织粘连,肠管粘连在一起可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术后早期活动可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减少粘连的发生。肥胖产妇由于腹腔内脂肪较多,术后粘连的可能性相对较大,更应尽早下床活动。
2.麻痹性肠梗阻:手术刺激、麻醉等因素可使胃肠蠕动暂时抑制,导致麻痹性肠梗阻。一般在术后数天内可逐渐恢复。患者需要禁食、胃肠减压,补充营养和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四、血栓形成
1.下肢深静脉血栓:剖宫产术后产妇活动减少,血液流速减慢,加之手术创伤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高龄产妇、肥胖产妇、有血栓家族史的产妇发生风险更高。术后要鼓励产妇尽早活动下肢,必要时可使用抗凝药物预防。
2.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可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导致肺栓塞,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危及生命。患者可突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对于有发生血栓高危因素的产妇,要密切观察病情,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五、瘢痕子宫相关问题
1.子宫瘢痕憩室: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可形成子宫瘢痕憩室,表现为月经经期延长、经间期阴道流血等。有再次生育需求的女性,子宫瘢痕憩室可能影响受精卵着床,增加子宫破裂的风险。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2.子宫破裂:再次妊娠时,随着孕周增加,子宫增大,子宫瘢痕处可能发生破裂。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应加强孕期管理,定期产检,评估子宫瘢痕情况。既往有多次剖宫产史、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过短等情况的孕妇,子宫破裂的风险更高。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高龄产妇身体机能下降,术后恢复相对较慢,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术后要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加强营养支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活动。肥胖产妇术后切口愈合和胃肠功能恢复可能较慢,要注意保持切口清洁,控制饮食,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等的产妇,术前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术后要继续监测相关指标,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有多次剖宫产史的产妇,再次妊娠和分娩时要高度警惕子宫破裂等并发症的发生,应选择有经验的医疗机构进行产检和分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