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会引起肝损伤
导致肝损伤的因素主要有五类,一是药物因素,处方药(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利福平等)、非处方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中药和保健品(如何首乌、部分减肥保健品)都有潜在肝损伤风险,老年人、儿童、孕妇用药需谨慎;二是酒精因素,长期大量饮酒(男性≥40g/天、女性≥20g/天,连续5年以上)可引发酒精性肝病,女性、青少年、有肝病病史者更易受影响;三是病毒因素,肝炎病毒(甲、乙、丙、丁、戊型)及其他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可致肝损伤,儿童、老年人、有免疫缺陷疾病患者感染后肝损伤风险高;四是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肝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因免疫系统攻击肝脏组织引起,在女性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及有家族史人群中较常见;五是遗传代谢因素,某些遗传性代谢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遗传性血色病)因铜、铁等代谢异常致肝损伤,有家族遗传病史人群需基因检测,儿童患者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六是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化学物质(如四氯化碳、黄曲霉毒素)可致肝损伤,从事相关职业人群要做好防护,孕妇和儿童应减少接触。
一、药物因素
1.处方药:许多处方药都有潜在的肝损伤风险。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可能引发肝细胞损伤和胆汁淤积;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等,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导致肝酶升高,严重时可引起肝坏死。心血管药物中的他汀类药物,部分患者服用后会出现肝损伤,表现为肝酶异常升高。
2.非处方药:常见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在过量使用时会产生大量毒性代谢产物,导致严重的肝损伤。长期或大量使用布洛芬也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
3.中药和保健品:部分中药如何首乌,其含有的成分可能导致肝损伤,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等症状。一些减肥保健品中含有的不明成分,也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肝脏功能本身有所减退,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使用上述药物时更易发生肝损伤,用药前应充分评估肝功能,严格遵医嘱用药。儿童肝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用药需谨慎,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孕妇在孕期用药更要格外小心,某些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肝脏发育。
二、酒精因素
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具有肝毒性,可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长期大量饮酒,一般指男性每天饮酒折合酒精量≥40g,女性≥20g,连续5年以上,可引发酒精性肝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不同性别对酒精的耐受性存在差异,女性由于体内乙醇脱氢酶活性较低,相同饮酒量下更易发生肝损伤。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肝脏对酒精的解毒功能不完善,饮酒会严重影响肝脏健康,应严格杜绝饮酒。有肝脏疾病病史的人群,饮酒会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加速病情进展。
三、病毒因素
1.肝炎病毒: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均可引起肝损伤。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起病较急,可出现发热、乏力、黄疸等症状。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多数患者起病隐匿,可逐渐发展为慢性肝炎,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2.其他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也可能侵犯肝脏,引起肝功能异常。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是病毒感染的易感人群,感染后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肝损伤。老年人感染病毒后,由于身体抵抗力下降,恢复相对较慢,肝损伤可能持续时间较长。有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感染病毒后肝损伤的风险更高,病情也更复杂。
四、自身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肝脏组织而引起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可导致肝细胞炎症和坏死,临床表现为乏力、黄疸、肝脾肿大等。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主要影响肝内小胆管,导致胆汁淤积,肝功能受损。自身免疫性肝病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尤其是中老年女性。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患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五、遗传代谢因素
某些遗传性代谢疾病可导致肝损伤。如肝豆状核变性,由于铜代谢障碍,铜在肝脏等组织中沉积,损害肝细胞,可出现肝功能异常、肝硬化等表现。遗传性血色病患者由于铁代谢异常,铁在肝脏内过度沉积,也会引起肝损伤。这类疾病通常具有家族聚集性,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应进行相关基因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儿童如果患有遗传代谢性肝病,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需要特殊的饮食和治疗方案。
六、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如四氯化碳、黄曲霉毒素等可引起肝损伤。四氯化碳是一种有机溶剂,在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吸入或接触后可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谷物、花生等食物中,具有强烈的肝毒性,可诱发肝癌。从事相关职业的人群,如化工工人,应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接触有害物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孕妇和儿童对环境污染物更为敏感,要尽量减少接触可能的有害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