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索鞘膜积液是什么病
精索鞘膜积液是泌尿外科和男科常见疾病,指精索部位鞘膜腔内积聚过多液体形成囊肿样病变,病因分原发性(可能与鞘膜淋巴系统发育问题有关,多见于小儿)和继发性(由精索炎症、附睾炎等疾病引发);症状有阴囊或腹股沟区肿块、坠胀感或牵拉痛、影响活动;诊断靠体格检查、B超及其他检查;治疗包括观察等待(适用于积液少、症状轻的小儿)、穿刺抽液(积液多但有手术禁忌者)、手术治疗(各种类型尤其是症状明显或保守治疗无效者);特殊人群中,小儿要避免增加腹压行为、选合适手术时机,老年要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孕妇若有类似肿块应及时确诊;预防措施有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外伤、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定期体检。
一、精索鞘膜积液的定义
精索鞘膜积液是一种泌尿外科和男科常见疾病,属于鞘膜积液的一种类型。它是指精索部位的鞘膜腔内积聚了过多的液体,形成囊肿样病变。正常情况下,鞘膜腔内仅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液体,当鞘膜的分泌和吸收功能失衡,分泌过多或吸收过少时,就会导致液体在鞘膜腔内积聚,从而引发精索鞘膜积液。
二、病因
1.原发性因素:病因不明,可能与鞘膜的淋巴系统发育延迟或缺陷有关,导致鞘膜分泌的液体不能正常被吸收,逐渐积聚形成积液。这种情况多在小儿时期发现,可能与先天性的鞘膜发育异常有关。
2.继发性因素:多由其他疾病引起,如精索的急慢性炎症、附睾炎、丝虫病、睾丸扭转、外伤、肿瘤等。这些疾病可导致鞘膜局部的血管通透性增加,使液体渗出增多,同时也可能影响鞘膜的吸收功能,从而引起精索鞘膜积液。
三、症状
1.阴囊或腹股沟区肿块:这是精索鞘膜积液最常见的症状。肿块一般呈椭圆形或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晰,质地柔软,有囊性感。通常无明显压痛,透光试验多为阳性(即用手电筒照射肿块时,可看到透光现象)。
2.坠胀感或牵拉痛:当积液量较多时,患者可能会感到阴囊或腹股沟区有坠胀感、牵拉痛,尤其是在行走或站立时间过长时,症状可能会加重。平卧休息后,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
3.影响活动:巨大的精索鞘膜积液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导致行动不便。
四、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来初步判断。观察阴囊或腹股沟区是否有肿块,检查肿块的大小、形状、质地、边界等情况,同时进行透光试验,以帮助诊断。
2.B超检查:是诊断精索鞘膜积液的重要方法。B超可以清晰地显示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还可以判断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如附睾炎、睾丸肿瘤等。
3.其他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进行血常规、尿常规、CT等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明确病因。
五、治疗
1.观察等待:对于病程缓慢、积液量少、张力小,且无明显症状的精索鞘膜积液,尤其是小儿患者,可先采取观察等待的方法。因为部分小儿的精索鞘膜积液可能会在1-2岁内自行吸收消失。在此期间,需要定期复查,观察积液量的变化和病情的发展。
2.穿刺抽液:对于积液量较多、有明显症状,但不愿意手术或存在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可考虑穿刺抽液。在局部麻醉下,用注射器经阴囊皮肤穿刺进入鞘膜腔,抽出积液。为了减少复发的可能,可在抽液后向鞘膜腔内注入硬化剂。但穿刺抽液后复发率较高,且可能会引起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3.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精索鞘膜积液的主要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精索鞘膜积液,尤其是积液量多、症状明显、保守治疗无效或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鞘膜翻转术、鞘膜切除术、交通性鞘膜积液高位结扎术等。手术可以彻底去除积液,降低复发的风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小儿患者:小儿精索鞘膜积液多为先天性,在观察等待期间,家长要注意避免孩子哭闹、剧烈运动等增加腹压的行为,以免加重病情。如果孩子出现阴囊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手术治疗时,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一般建议在2岁以后进行,以减少手术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术后要注意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降低手术风险。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伤口情况,加强营养支持,促进患者恢复。
3.孕妇:虽然精索鞘膜积液主要发生在男性,但孕妇在孕期由于身体生理变化,可能会出现类似阴囊或腹股沟区肿块的情况,如腹股沟疝等。此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七、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阴囊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预防精索的急慢性炎症等疾病的发生。
2.避免外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阴囊和腹股沟区,避免受到外力撞击或损伤。
3.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对于患有附睾炎、丝虫病、睾丸肿瘤等疾病的患者,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以预防精索鞘膜积液的发生。
4.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精索鞘膜积液等疾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