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的治疗方式
褥疮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基础治疗(定期翻身减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营养支持)、药物治疗(外用促进愈合或抗感染药物、口服抗生素及补充营养素)、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高压氧治疗)、手术治疗(清创术、皮瓣移植术),且针对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患有慢性疾病者、肥胖患者)需采取相应注意事项,如老年人注重基础护理与药物相互作用,儿童选温和治疗方法,慢性病患者兼顾基础病治疗,肥胖患者加强减压与清洁护理等。
一、基础治疗
1.定期翻身减压:对于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定期翻身是预防和治疗褥疮的基础措施。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可使用气垫床、减压床垫等辅助设备,减轻身体突出部位的压力,减少局部皮肤持续受压时间,降低褥疮进一步发展的风险。年龄较大、身体虚弱或行动不便的患者,翻身时需格外小心,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患者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擦拭皮肤,尤其是容易出汗或分泌物较多的部位。同时,要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衣物,防止尿液、粪便等刺激皮肤,加重褥疮症状。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应使用柔软、透气的尿布或尿垫,并及时清理排泄物。
3.营养支持: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皮肤修复能力。给予患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对于无法正常进食或营养摄入不足的患者,可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等方式补充营养。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可能存在消化吸收功能障碍,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饮食方案或补充营养剂。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根据褥疮的不同阶段和症状,可选用不同的外用药物。如在褥疮早期,可使用促进皮肤愈合的药物,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以加速皮肤修复。对于有感染的褥疮,可使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控制感染。使用外用药物时,应注意保持创面清洁,按照医嘱正确涂抹药物。
2.口服药物:当褥疮合并感染且感染较为严重时,可能需要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具体使用哪种抗生素需根据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和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定。同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补充维生素C、锌等营养素,促进伤口愈合。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药物时需谨慎,严格遵循医嘱。
三、物理治疗
1.红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代谢,有助于褥疮的愈合。一般每次照射1520分钟,每日23次。照射时要注意调节距离和温度,避免烫伤皮肤。儿童皮肤较为娇嫩,照射时间和温度应适当降低。
2.超声波治疗:超声波具有促进细胞增殖、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作用。可用于治疗较深的褥疮,每周治疗23次,每次1015分钟。但超声波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如存在恶性肿瘤、血栓形成等情况的患者不宜使用。
3.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可提高血氧含量,改善局部组织缺氧状态,促进褥疮愈合。一般需要在高压氧舱内进行治疗,每周治疗57次,具体疗程根据患者病情而定。年龄较大、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在进行高压氧治疗前需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治疗安全。
四、手术治疗
1.清创术:当褥疮创面存在坏死组织时,需要进行清创术,去除坏死组织,促进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清创术可采用手术清创、机械清创、自溶清创等方法,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根据褥疮的大小、深度、坏死组织的多少等因素决定。手术清创适用于较严重的褥疮,但对于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可选择其他清创方法。
2.皮瓣移植术:对于深度褥疮,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皮瓣移植术。皮瓣移植可覆盖创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但皮瓣移植手术风险较高,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耐受性。老年人、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恢复时间可能较长,需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和观察。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皮肤弹性差,愈合能力弱,发生褥疮后治疗难度较大。在治疗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基础护理,如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等。同时,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和心理状态,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由于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2.儿童:儿童皮肤娇嫩,治疗褥疮时应尽量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治疗方法。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在进行物理治疗时,要严格控制治疗参数,防止烫伤或其他不良反应。同时,要做好儿童的心理护理,减轻其恐惧和焦虑情绪。
3.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伤口愈合,增加褥疮治疗的难度。在治疗褥疮的同时,要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维持在合理范围内。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避免因治疗褥疮而加重原有疾病。
4.肥胖患者:肥胖患者身体重量较大,局部压力增加,褥疮治疗时应选择更有效的减压措施。同时,肥胖患者皮肤褶皱处容易藏污纳垢,增加感染的风险,要加强这些部位的清洁护理。在进行手术治疗时,肥胖患者手术难度和风险相对较高,术后恢复也可能较慢,需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和术后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