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麻醉要注意什么
这是一份冠心病患者麻醉管理的指南,涵盖术前评估与准备(全面评估病情、优化治疗、患者教育)、麻醉选择(根据手术和患者情况选方式与药物)、麻醉期间管理(监测、维持循环稳定、保证氧供、防治心律失常)、术后管理(监测与支持、疼痛管理、并发症防治)以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老年、女性、合并其他疾病、儿童患者各有不同要点),旨在保障冠心病患者麻醉安全与良好预后。
一、术前评估与准备
1.全面评估病情:详细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以及病史。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可能更复杂,心功能储备较差;女性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需更细致评估。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心血管系统损害可能更重。仔细询问既往心肌梗死、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用药史等。评估心脏功能,可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监测、运动负荷试验等检查,明确心肌缺血程度、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为麻醉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2.优化治疗:继续使用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但对于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根据手术紧急程度和出血风险,与外科医生协商调整用药方案。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等,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提高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
3.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解释麻醉过程、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和床上排便训练等。
二、麻醉选择
1.麻醉方式: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对患者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但对于一些复杂手术可能无法满足需求;全身麻醉能更好地控制呼吸和循环,但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抑制作用。区域麻醉可减少全身麻醉药用量,降低应激反应,但要注意避免阻滞平面过高导致血压下降。对于老年患者、心功能较差患者,可优先考虑对循环影响较小的麻醉方式。
2.麻醉药物:选择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可控性好的麻醉药物。诱导药物如丙泊酚、依托咪酯等,维持药物可选用七氟醚、瑞芬太尼等。避免使用可诱发心律失常、加重心肌缺血的药物。在用药时,需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心功能等调整药物剂量。
三、麻醉期间管理
1.监测: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基本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肺动脉压监测等,实时了解患者的循环状态。密切观察心电图STT段变化,及时发现心肌缺血情况。对于老年患者和病情较重患者,监测应更加严密。
2.维持循环稳定: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情况,合理调整麻醉深度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避免血压波动过大,维持血压在患者基础血压的±20%范围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要谨慎,从小剂量开始,根据反应调整剂量。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应注意缓慢降压,避免血压骤降导致心肌灌注不足。
3.保证氧供: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保证足够的氧分压和正常的二氧化碳分压。合理调节呼吸参数,避免过度通气或通气不足。对于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合并症的患者,更要注意呼吸管理。
4.防治心律失常: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和心律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对于偶发早搏等可暂不处理,对于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要立即采取电除颤、药物治疗等措施。避免因麻醉过浅、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电解质紊乱等因素诱发心律失常。
四、术后管理
1.监测与支持:术后将患者送入重症监护病房或麻醉后恢复室,继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中心静脉压等。维持呼吸和循环稳定,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吸氧、机械通气支持等。对于老年患者和心功能较差患者,监测时间应适当延长。
2.疼痛管理: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疼痛,避免因疼痛导致的应激反应和心血管负担加重。但要注意镇痛药物对呼吸和循环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和呼吸功能较差患者。可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减少单一药物的用量。
3.并发症防治:密切观察有无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处理术后出血、感染等问题,避免因这些因素影响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恢复。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和血液循环,但要避免过度活动。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器官功能衰退,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差。术前评估要更加全面细致,麻醉药物剂量要适当减少,麻醉期间和术后监测要更加严密。术后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加强营养支持和康复护理。
2.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冠心病症状可能不典型,诊断相对困难。在麻醉过程中要更加关注患者的细微变化,调整麻醉方案时要考虑女性生理特点。术后要注意观察月经周期等因素对患者恢复的影响。
3.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的患者,要在围麻醉期积极控制合并症。高血压患者要维持血压稳定,避免血压波动;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在合理范围,避免低血糖和高血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要加强呼吸管理,预防呼吸衰竭。
4.儿童患者:儿童冠心病相对少见,但如果需要麻醉,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选择对儿童心血管系统影响小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注意药物剂量的精确计算。术后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恢复情况,加强心理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