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原因
褥疮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压力因素(垂直压力、摩擦力、剪切力),长时间垂直压力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摩擦力损伤皮肤角质层,剪切力破坏组织血液循环;营养状况方面,营养不良、过度消瘦或肥胖都会增加褥疮风险;皮肤潮湿会削弱皮肤屏障功能,增加破损和感染几率;年龄因素上,老年人皮肤及身体机能差,且多伴慢性疾病,易发生褥疮;疾病因素涉及神经系统、心血管和糖尿病等疾病,影响神经功能、血液循环,降低皮肤抵抗力。此外,针对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肥胖患者、大小便失禁患者等特殊人群也给出了相应的护理温馨提示,如关注营养、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积极治疗原发病等。
一、压力因素
1.垂直压力: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承受超过毛细血管压的垂直压力,是引发褥疮的关键因素。比如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身体与床面或座椅表面接触的部位,如骶尾部、足跟等,会受到较大的垂直压力。压力持续时间越长,发生褥疮的风险就越高。通常压力超过2小时,就可能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褥疮。
2.摩擦力:皮肤与床单、衣物等表面产生的摩擦力,会损伤皮肤角质层,使皮肤的保护功能下降。当患者在床上移动或被搬运时,如果用力拖拽,就容易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例如为长期卧床患者翻身时操作不当,可能会使皮肤与床单摩擦,造成皮肤破损,为褥疮的发生创造条件。
3.剪切力:是由两层组织相邻表面间的滑行而产生的进行性相对移位所引起的,与体位关系密切。如患者半坐卧位时,身体下滑,皮肤与床铺表面之间产生相对移位,同时肌肉、骨骼等深部组织由于重力作用仍固定不动,从而在皮肤与深部组织之间产生剪切力。剪切力可破坏组织的血液循环,影响营养物质的供应和代谢废物的排出,增加褥疮发生的可能性。
二、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是褥疮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蛋白质、维生素C、锌等营养物质对于维持皮肤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当患者摄入不足或因疾病导致营养物质丢失过多时,会影响皮肤的修复和再生能力。例如,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等)的患者,由于身体代谢加快,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若营养补充不及时,皮肤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容易发生褥疮。另外,过度消瘦的患者,皮下脂肪少,骨骼突出部位缺乏脂肪的缓冲保护,承受压力时更容易受损;而肥胖患者皮肤褶皱处容易出汗、潮湿,增加了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也会增加褥疮的发生风险。
三、皮肤潮湿
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状态,会使皮肤的酸碱度改变,削弱皮肤的屏障功能。常见的导致皮肤潮湿的原因包括出汗、大小便失禁等。例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尿液和粪便中的化学物质会刺激皮肤,引起皮肤炎症反应。同时,潮湿的皮肤更容易受到摩擦力和剪切力的损伤,使皮肤更容易发生破损和感染,进而引发褥疮。
四、年龄因素
老年人皮肤松弛、干燥,弹性降低,皮下脂肪减少,皮肤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相对较差,对压力、摩擦力等外界因素的耐受性降低。而且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进一步增加了褥疮的发生风险。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导致感觉减退,可能对局部皮肤的受压情况不敏感,不能及时调整体位,从而增加了褥疮的发生几率。
五、疾病因素
1.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脑卒中等患者,由于神经功能受损,会导致局部皮肤感觉减退或丧失,患者不能及时感知身体受压部位的不适,无法自主调整体位以缓解压力。同时,这类患者往往伴有肢体活动障碍,长期卧床或坐轮椅,局部皮肤持续受压,增加了褥疮的发生风险。
2.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会影响血液循环,使身体各部位的血液供应减少。当局部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时,细胞的代谢和修复能力下降,对压力和损伤的耐受性降低。例如,患有动脉硬化的患者,血管弹性降低,血流不畅,容易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增加褥疮的发生可能性。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导致皮肤感觉减退,患者对压力、温度等刺激不敏感;血管病变使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皮肤营养供应不足。此外,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容易感染,一旦皮肤破损,愈合时间较长,更容易发展为褥疮。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家属和护理人员应特别关注老年人的营养状况,保证其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定期为老年人翻身、更换体位,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处理大小便失禁等情况。同时,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皮肤的变化,如发现皮肤发红、破损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2.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发展。在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护理方案。例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避免皮肤感染。同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皮肤,避免受到摩擦和损伤。
3.肥胖患者:肥胖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褶皱处的清洁干燥,可使用爽身粉等保持局部干爽。定期进行身体活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在翻身和移动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防止皮肤受损。
4.大小便失禁患者:要及时更换被污染的床单和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可使用皮肤保护剂,减少尿液和粪便对皮肤的刺激。同时,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如使用成人纸尿裤等,避免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