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转氨酶高怎么回事
转氨酶是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一类酶,常见的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肝细胞受损时血清中转氨酶水平升高。其升高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过度劳累、妊娠)和病理性因素(如肝脏疾病的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以及其他系统疾病的心血管疾病、胆道疾病等)。可通过血液生化检查等诊断,针对生理性因素导致的轻度升高适当休息调整即可,病理性因素导致的则需针对原发疾病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转氨酶高时各有注意事项。
一、转氨酶的基本情况
转氨酶是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一类酶,常见的转氨酶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它们在肝细胞内含量较为丰富,当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会释放进入血液,导致血清中转氨酶水平升高。
二、引起肝功能转氨酶高的常见原因
(一)生理性因素
1.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后可能会导致转氨酶暂时升高。这是因为运动时身体代谢增加,肌肉组织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使得细胞内的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中。一般经过适当休息后,转氨酶可恢复正常。例如,长时间的高强度跑步、举重等运动后,可能会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的情况。
2.过度劳累: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会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功能,进而导致肝细胞的轻微损伤,使转氨酶释放增加。比如一些长期加班、睡眠严重不足的人群,可能会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充分休息后大多能恢复。
3.妊娠: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代谢负担加重等因素可能影响肝脏功能,导致转氨酶升高。一般在妊娠中晚期较为常见,多数属于生理性的,分娩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二)病理性因素
1.肝脏疾病
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病毒在肝脏内复制,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导致转氨酶升高。例如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会攻击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使ALT、AST等明显升高,同时还可能伴有黄疸、乏力等症状。
脂肪肝: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因素可引起脂肪肝,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影响肝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肝细胞受损,转氨酶升高。一般肥胖人群中脂肪肝较为常见,通过控制体重、调整饮食结构等,部分患者转氨酶可恢复正常。
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病,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会直接毒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从而使转氨酶升高。有长期酗酒史的人群需要警惕酒精性肝病导致的转氨酶升高。
药物性肝损伤:某些药物如抗结核药物、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可能会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导致转氨酶升高。不同药物引起肝损伤的机制不同,有的是直接毒性作用,有的是通过免疫反应等。例如服用某些抗结核药物后,可能会出现转氨酶升高的情况,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2.其他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也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这是因为心肌细胞和肝细胞在某些情况下会有共同的损伤机制,或者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导致肝脏淤血,影响肝脏的血液供应和代谢,进而引起肝细胞受损,转氨酶释放增加。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能会出现ALT、AST轻度或中度升高。
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等胆道疾病可引起转氨酶升高。胆道梗阻会导致胆汁排泄不畅,引起肝细胞损伤,从而使转氨酶水平升高。患者常伴有腹痛、黄疸等症状。
三、转氨酶高的检测与诊断
通过血液生化检查可以检测血清中转氨酶的水平,如ALT、AST等的具体数值。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相关检查(如腹部超声、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等)来综合诊断转氨酶高的原因。例如,通过腹部超声可以观察肝脏、胆道等器官的形态结构,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脂肪肝、胆囊炎等情况;检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可以明确是否有病毒性肝炎感染。
四、针对转氨酶高的应对措施
(一)生理性因素导致的转氨酶高
如果是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生理性因素引起的转氨酶轻度升高,一般通过适当休息、调整生活方式即可恢复。比如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减少运动量等,通常在一段时间后复查,转氨酶可恢复正常水平。
(二)病理性因素导致的转氨酶高
1.肝脏疾病相关
病毒性肝炎: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毒类型和病情进行相应治疗。例如乙肝患者如果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可能会使用抗病毒药物等进行治疗;丙肝患者可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会关注转氨酶的变化情况,随着病情的控制,转氨酶会逐渐恢复正常。
脂肪肝:主要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干预,包括控制体重(对于肥胖患者)、低脂低糖饮食、增加运动等。一般经过36个月的生活方式调整,多数脂肪肝患者的转氨酶可逐渐下降。
酒精性肝病:首要的是戒酒,同时进行营养支持等治疗。戒酒是关键措施,一般戒酒一段时间后,肝脏的损伤会逐渐修复,转氨酶也会随之降低。
药物性肝损伤:首先要停用可疑的肝损伤药物,然后根据肝损伤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处理。如果肝损伤较轻,停用药物后可能逐渐恢复;如果肝损伤较重,可能需要使用保肝药物等进行治疗。
2.其他系统疾病相关:对于心血管疾病、胆道疾病等引起的转氨酶高,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例如心肌梗死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心血管治疗措施,胆囊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抗炎、利胆等治疗,随着原发疾病的控制,转氨酶也会逐渐恢复正常。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转氨酶高需要特别关注。如果是生理性因素导致,如剧烈运动后,要注意休息后复查。如果是病理性因素,如病毒性肝炎,儿童感染病毒性肝炎后病情发展可能较为迅速,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同时要注意儿童的营养支持和日常护理,保证充足的休息。
(二)孕妇
孕期转氨酶高较为常见,多为生理性,但也需要密切监测。要定期进行产检,关注转氨酶变化以及胎儿的情况。如果是病理性因素导致的转氨酶高,如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等,需要在产科和肝病科医生的共同指导下进行管理,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
(三)老年人
老年人转氨酶高时,要考虑其肝脏功能减退、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等情况。需要全面评估病因,如是否有药物性肝损伤(老年人常服用多种药物)、是否有慢性肝病等。在治疗原发疾病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和药物代谢能力,谨慎选择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