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早搏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危害
心脏早搏是心脏在正常节律外提前发生的心跳,是常见心律失常。其危害因人群而异,一般人群可能有症状困扰和增加潜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妊娠期女性受影响更明显。常见原因有生理性因素(过度劳累、精神紧张、过量饮咖啡浓茶或吸烟等)和病理性因素(心脏本身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及其他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诊断方法包括症状观察与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含动态心电图)及对怀疑有基础或其他系统疾病者的进一步检查(如心脏超声、甲状腺功能检查等)。
一、心脏早搏的定义
心脏早搏是指心脏在正常节律之外,提前发生的一次心跳。它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从电生理角度来看,是由于心脏内某一部分的兴奋性增高,或者折返激动等原因,导致心肌细胞提前发生除极,从而引起心脏提前搏动。例如,正常心脏的跳动是由窦房结发出电信号来主导的,而早搏时则是心脏内其他部位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放了电冲动,使得心脏提前收缩。
二、心脏早搏的危害
(一)对一般人群的影响
1.症状方面的困扰
多数患者会感到心悸,也就是自己能明显感觉到心脏跳动的异常,有的患者描述为心脏“偷跳”一下,这种不适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等情绪问题。从生理机制上看,早搏发生时,心脏的正常射血节律被打乱,心室充盈和射血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进而引起身体的不适感觉。
对于一些原本心脏功能较好的一般人群,偶尔发生的早搏可能对整体心脏功能影响不大,但如果频繁发作,会逐渐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研究表明,长期频繁早搏的患者,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会有所下降,心输出量可能较正常情况减少。
2.潜在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虽然一般人群中单纯早搏不一定直接导致严重心血管疾病,但如果早搏是由一些基础心脏疾病引起的,如冠心病、心肌病等,那么早搏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发展。例如,冠心病患者发生早搏时,心肌缺血的情况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因为早搏时心肌的耗氧量和供血情况不匹配,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加重,从而增加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二)对特殊人群的影响
1.老年人
老年人心脏功能本身有所减退,心脏早搏对其心脏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可能会加重心力衰竭的症状,因为老年人的心脏储备功能差,早搏引起的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会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时的呼吸困难、乏力等表现。而且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早搏会使这些基础疾病的控制更加困难,例如高血压患者在早搏时血压波动可能会更大,不利于血压的稳定控制。
2.儿童
儿童发生心脏早搏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需要引起重视。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脏早搏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例如,频繁早搏可能导致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进而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儿童对于早搏引起的不适可能表达不清晰,需要家长更加密切关注,及时发现并就医。
3.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由于身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等,更容易出现心脏早搏。早搏可能会引起妊娠期女性的心慌、胸闷等不适,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同时,早搏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因为心脏早搏会影响母体的血液循环,进而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如果早搏频繁,可能会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等情况,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不过也需要密切监测。
三、心脏早搏的常见原因
(一)生理性因素
1.生活方式因素
过度劳累是常见的生理性诱因之一。长时间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会使身体处于疲劳状态,心脏的负担加重,容易引起心脏早搏。例如,一些长时间加班熬夜的人群,由于身体得不到充分休息,心脏早搏的发生率会增加。
精神过度紧张也是重要因素。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如面临重大考试、工作压力过大等情况,人体会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影响心脏的电活动,导致心脏早搏的发生。
过量饮用咖啡、浓茶或吸烟等也可能引发早搏。咖啡和浓茶中含有的咖啡因等成分具有兴奋作用,会刺激心脏,增加心脏的兴奋性,从而诱发早搏;吸烟时吸入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导致心脏电生理紊乱,引发早搏。
(二)病理性因素
1.心脏本身的疾病
冠心病是常见的引起心脏早搏的心脏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会引起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异常,从而出现早搏。研究显示,约有一定比例的冠心病患者会合并心脏早搏。
心肌病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肌病会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影响心脏的正常电活动传导,容易引发早搏。例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逐渐扩大、变薄,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电活动不稳定,容易出现早搏。
瓣膜性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等,也可能导致心脏早搏。瓣膜病变会改变心脏内的血流动力学,进而影响心脏的电活动,引发早搏。
2.其他系统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也是引起心脏早搏的常见原因之一。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机体的代谢速度,包括心脏的代谢,使心脏处于高动力状态,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导致心脏电活动紊乱,出现早搏。临床检测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早搏的发生率较高。
四、心脏早搏的诊断方法
(一)症状观察与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是否有心悸、胸闷等不适,以及这些症状发生的频率、诱发因素等。然后进行体格检查,医生会用听诊器听诊心脏,可能会发现心脏提前搏动的情况,听到心跳有提前出现的情况,且其后往往有较长的代偿间歇。
(二)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心脏早搏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心电图可以明确早搏的类型,是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还是室性早搏等。例如,房性早搏在心电图上表现为提前出现的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室性早搏则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前面没有相关的P波等特征。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能够更全面地捕捉到早搏的发生情况,了解早搏的频率、分布规律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心律失常等情况,对于评估早搏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三)其他检查
对于一些怀疑有基础心脏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导致早搏的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心脏超声检查,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情况,帮助明确是否存在心脏本身的器质性病变;甲状腺功能检查,以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引起的早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