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脏早搏是指心脏在正常跳动规律下,提前出现的额外搏动。其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等,多数情况下,患儿无症状或轻微症状,但也可能造成不适症状,甚至引发严重心脏疾病风险等后果。
一.原因
1.生理性因素
儿童活泼好动,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或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后,可能引发心脏早搏。这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心脏电活动出现短暂异常,一般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需特殊治疗。
2.病理性因素
多种疾病可引起儿童心脏早搏,如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会损害心脏组织,影响心脏正常电传导系统,从而导致早搏发生。此外,感染、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等也可能成为诱因。
二.后果
1.无症状或轻微症状
多数情况下,儿童心脏早搏不会引起明显不适,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这类早搏通常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小,随着原发病治愈或身体状态改善,早搏可能自行消失。
2.引起不适症状
部分儿童会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表现,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若早搏频繁发作,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发乏力、活动耐力降低等问题。
3.严重心脏疾病风险
若早搏由严重心脏疾病引起,且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更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家长若发现儿童有心脏早搏相关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并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