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细胞癌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与HBV、HCV感染、肝硬化、酗酒等有关,早期通常无症状,中晚期会出现腹部肿块、腹痛、腹胀等症状,AFP检测、影像学检查、肝活检有助于诊断,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治疗、化疗、放疗等,预防的关键是控制乙肝和丙肝的传播,避免酗酒,定期进行肝癌筛查。
1.病因: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肝硬化、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
此外,一些遗传因素也可能增加患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风险。
2.症状:
原发性肝细胞癌通常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肿瘤的进展,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腹部肿块
腹痛
腹胀
乏力
食欲不振
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
体重下降等
3.诊断:
医生通常会通过以下检查来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
血液检查:检测甲胎蛋白(AFP)水平,AFP升高可能提示肝癌。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等,可帮助医生了解肝脏的情况。
肝活检:通过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确诊肝癌。
4.治疗: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治疗(如射频消融、冷冻治疗等)、化疗、放疗等。
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数量、患者的健康状况等因素。
5.预防:
预防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关键是控制乙肝和丙肝的传播,避免长期酗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对于高危人群,如乙肝或丙肝患者、肝硬化患者等,应定期进行肝癌筛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以上是关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一些基本信息,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有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