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肌炎的临床表现
儿童心肌炎症状分前驱、急性、慢性三期,前驱期多在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症状,如呼吸道的发热、咽痛等和胃肠道的恶心、呕吐等;急性期分轻、中、重三型,轻型有乏力、心悸等,中型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重型会出现心源性休克和严重心律失常;慢性期病程超1年,反复有乏力等症状,影响生长发育;特殊人群中,婴幼儿需家长密切观察,免疫缺陷或有基础疾病儿童病情更复杂,康复期患儿要保证休息和营养均衡。
一、前驱症状
儿童心肌炎多数在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这是由于病毒先侵犯上呼吸道或胃肠道等部位。如呼吸道感染症状,可表现为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倦怠、咳嗽、流涕等,发热体温可高可低,持续时间不等。而胃肠道感染症状则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患儿可能因频繁呕吐或腹泻导致精神不振、乏力。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身不适,多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等。
二、急性期症状
1.轻型症状:病情相对较轻的患儿,可能仅出现乏力、多汗、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年龄稍大的儿童可自述心慌、胸部不适,活动耐力较之前下降,比如之前能正常参与体育活动,现在活动一会儿就感觉很累。
2.中型症状:症状较轻型明显,患儿可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如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严重时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口周发绀,还可伴有肝大、水肿等。由于心脏功能受损,泵血能力下降,导致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患儿可能出现尿量减少,体重增加等水肿表现。
3.重型症状:起病急骤,可出现心源性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灰白、皮肤花纹、四肢厥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还可能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患儿可出现意识丧失、抽搐等症状,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
三、慢性期症状
部分患儿病情迁延不愈进入慢性期,病程多在1年以上。此阶段患儿可反复出现乏力、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活动耐力明显降低,生长发育可能受到影响,如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由于长期心脏功能受损,还可能逐渐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等表现,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造成不良影响。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更加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呼吸频率等。若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拒奶、呼吸急促等,应及时就医。而本身存在免疫缺陷或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儿童,患心肌炎后病情可能更复杂、更严重,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全面地评估和处理,在治疗心肌炎的同时要兼顾基础疾病的管理。此外,康复期间患儿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以促进身体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