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急救方法
心律失常急救总体原则是快速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采取措施稳定生命体征、缓解症状并及时送医,不同情况急救方法不同,患者清醒且症状轻时停止活动、吸氧、刺激迷走神经等,出现严重症状则平卧、拨打120并在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有AED可对室颤等可除颤心律使用;特殊人群急救各有注意事项,如老年人动作轻柔、儿童调整按压方式、孕妇考虑胎儿安全、有基础疾病者结合原有病情;急救后无论症状是否缓解都应尽快送医检查评估,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诱发因素、遵医嘱治疗。
一、心律失常急救的总体原则
心律失常急救需快速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缓解症状,并及时送医进一步诊断治疗。
二、不同情况的急救方法
1.患者清醒且症状较轻:让患者立即停止活动,原地坐下或躺下休息,避免情绪紧张焦虑。有条件可吸氧,改善心肌氧供。解开患者领口、腰带等束缚衣物,保持呼吸通畅。可尝试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如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呼气;或用手指刺激咽喉部引发恶心呕吐。
2.患者出现头晕、黑矇、意识丧失等严重症状:立即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同时,快速拨打急救电话120。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期间,若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即双手交叠,用手掌根部在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进行有节奏的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钟,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每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操作。
3.家中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若患者出现室颤等可除颤心律,应立即使用AED。按照AED的语音提示操作,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胸部正确位置,AED会自动分析心律,若需要除颤,会提示充电并指导进行电击除颤。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身体机能下降,对心律失常耐受性差。急救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搬动导致骨折等并发症。在等待急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2.儿童:儿童心律失常病因可能与成人不同,如先天性心脏病等。若儿童出现心律失常,避免用力按压胸部,按压力度和频率要根据儿童年龄和体型调整。对于低龄儿童,避免使用可能有副作用的方法刺激迷走神经。
3.孕妇:孕妇心律失常急救时要考虑胎儿安全。尽量让孕妇左侧卧位,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回心血量。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4.有基础疾病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患者,心律失常可能是原有疾病加重表现。急救时要注意原有疾病情况,如冠心病患者可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缓解症状,但要注意可能的低血压等副作用。
四、后续处理
急救处理后,无论患者症状是否缓解,都应尽快送医进行全面检查评估,明确心律失常病因和类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情绪激动、吸烟饮酒等诱发因素,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