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房颤动的常见并发症
慢性心房颤动会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包括血栓栓塞(如脑栓塞、外周动脉栓塞)、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肺部感染;特殊人群需格外注意,老年人要注意休息、定期体检、合理用药,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者要控制原发病、关注心脏状况,孕妇则要兼顾自身与胎儿安全,谨慎选择治疗方案。
一、血栓栓塞
1.脑栓塞: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内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血流进入脑血管,导致脑栓塞。这是慢性心房颤动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有研究表明,慢性房颤患者发生脑栓塞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左右。
2.外周动脉栓塞:除脑动脉外,血栓也可能随血流堵塞四肢、肠系膜、肾动脉等外周动脉,引起相应部位的缺血症状。如肢体动脉栓塞可导致肢体疼痛、麻木、发凉、苍白,严重时可引起肢体坏死;肠系膜动脉栓塞可导致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引起肠坏死。
二、心力衰竭
慢性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心室率不规则且往往较快,导致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长期的心脏负荷增加和心肌功能受损,可逐渐发展为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且预后较差。年龄较大、有基础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更高。
三、心肌梗死
房颤患者心房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血栓形成倾向,可能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同时,房颤导致的心室率异常和心脏功能改变,也会加重心肌的缺血缺氧,进一步促进心肌梗死的发生。心肌梗死可导致剧烈胸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四、肺部感染
慢性房颤患者由于心脏功能下降,肺淤血较为常见,导致肺部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又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形成恶性循环。尤其是老年人、合并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更高,且感染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治疗难度较大。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发生慢性心房颤动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在日常生活中,应更加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定期进行体检,监测心脏功能和相关指标。一旦出现头晕、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于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用药时要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严格遵循医嘱用药。
2.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者:如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原发病,按时服用治疗药物,将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同时,要密切关注心脏状况,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在治疗其他疾病时,要告知医生自己患有慢性心房颤动,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心脏功能或增加血栓形成风险的药物。
3.孕妇:孕妇发生慢性心房颤动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健康,还要关注胎儿的安全。在孕期要加强产检,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和胎儿的发育情况。治疗方案的选择要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