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识别症状与紧急评估方法,发作时可采取刺激迷走神经、物理按压等非药物治疗,无效时在医生指导下用腺苷等药物治疗,病情严重伴血流动力学障碍需电复律,频繁发作或药物治疗不佳可考虑射频消融术;日常管理要调整生活方式、管理情绪、定期复查,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儿童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识别症状与紧急评估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患者常突然心悸、心跳加快,可能伴有胸闷、头晕、乏力,严重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黑矇甚至晕厥。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休息,避免活动,同时进行紧急评估。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严重不适,需及时就医。对于有心脏病史、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更要高度重视,因为他们的身体耐受性较差,病情变化可能更快。
二、非药物治疗方法
1.刺激迷走神经:这是发作时的首选处理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可以尝试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呼气(Valsalva动作);或者用手指刺激咽喉部引发恶心、呕吐;也可将面部浸于冷水中(潜水反射)。这些方法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减慢心率。但老年人、儿童操作时需有家人陪伴,避免发生意外。孕妇在刺激时要注意力度,防止过度用力影响胎儿。
2.物理按压:颈动脉窦按摩,患者取仰卧位,先按摩右侧颈动脉窦510秒,如无效再换左侧,不可两侧同时按摩。但有颈动脉病变、脑供血不足的患者禁用。眼球压迫法也可尝试,闭眼后用手指压迫一侧眼球,但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禁用,以免损伤眼球。
三、药物治疗
当非药物治疗无效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腺苷、维拉帕米、普罗帕酮等。不同年龄和人群用药有所不同,儿童用药需严格控制剂量,要根据年龄、体重精确计算。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用药时要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孕妇用药需谨慎评估利弊,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提前告知医生,避免使用过敏药物。
四、医院内治疗
1.电复律:对于病情严重、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如低血压、休克等)的患者,应立即进行电复律。电复律能迅速终止心动过速,恢复正常心律,但有一定的风险,需要专业医生操作。
2.射频消融术:如果患者频繁发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射频消融术。这是一种根治性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将射频电流引入心脏,破坏异常传导通路。该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患者,但手术有一定的成功率和复发率,患者在术前需充分了解手术风险和收益。
五、日常管理与预防
1.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上,减少咖啡因、酒精的摄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2.情绪管理:学会应对压力,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放松心情。
3.定期复查: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心电图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病情发展。
4.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老年人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因为感染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孕妇在孕期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产检和治疗。儿童患者的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避免孩子剧烈哭闹和情绪波动。



